深秋,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16岁的少年小陆走下病床。阳光透过窗户漏进来,照在他的脸上,久违的笑意让他重新有了青春的模样。此时,距离他中毒昏迷已经17天。
家人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你们是救命恩人,我们一家都铭记在心。”回想起扑朔迷离的病情和惊心动魄的抢救过程,家属面向守护在旁的医护人员深深鞠了一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影像科张志强团队研判病情
看似癫痫发作,却不是真正病因
今年9月28日,年仅16岁的小陆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进而意识不清、全身反复抽搐……伴随着120急救车刺耳的鸣笛声,他被紧急转送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室内,小陆的病情急剧恶化,高热、反复抽搐,并发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急诊室外,小陆的家人更是情绪焦灼。
“多么年轻的生命!”急诊医学科第一时间为小陆进行查体、给予对症处理,同时联合神经内科、放射诊断科、肾脏病科等科室展开多学科会诊,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专家们深入研究,达成共识:通过筛查看似癫痫大发作的症状绝不是确切的病因。
之前,小陆的身体一直很健康。据他的父母说,家人都没有慢性病需要服药,孩子发病前的饮食和作息与平常无异,没有去过其他地方或者吃过特殊的食物。
多学科展开病例讨论
推测“中毒性脑病”,全力展开救治
“当务之急,必须竭尽全力觅‘真凶’!”此时,寻找病因是治疗的关键。放射诊断科张志强、李建瑞副主任医师立即为小陆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专家展开讨论,“如果病因一时难以确定,我们只能对小陆进行常规治疗,但是每拖延一分钟,就增加几分危险。”反复查阅资料,有着丰富经验的张志强副主任医师大胆推测,“这就是一种中毒性脑病。”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整个家庭。”根据得到的“中毒性脑病”线索,神经内科韩云飞副主任医师和肾脏病科高二志副主任医师一边为小陆进行血液毒物分析检测,一边同家属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寻找接触毒药的线索。
借助影像资料讨论病情
输血科多措并举、启动预案、紧急调备大量血浆、保证供应。床边持续CRRT、血浆置换、输液、气管插管、呼吸机.......与此同时,神经内科主任刘新峰教授召集相关科室人员进行病例讨论,制定进一步科学完备的治疗方案。拯救小陆的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医护人员马不停蹄地进行救治。
经过救治,少年成功脱险
220个小时,少年再次睁开双眼
“胜利了,胜利了!”历经220小时,这位“00后”少年再次睁开双眼。经过几天的重症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的小陆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在这里,性格有些内向的小陆从来不主动和医生护士说话,看到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走近,他甚至有些害怕。
病房里的护士格外照顾小陆,她们每天专门抽出时间主动和他聊天,渐渐地,小陆放下了戒备,神态也变得放松。几天后,小陆向陪伴照顾他的医护人员说出了实情,是服用了老鼠药。直到此时,所有的症状和表现一条条串联起来,证实了医生最初的判断——中毒。
真相大白,而小陆也是幸运的,在这里每一位医生都尽心尽责,他们把发现疾病当作破案,通过严密谨慎的推理,借助现代化仪器,仔细地寻找证据,直到找到背后的“真凶”。
16岁少年临出院写下感谢信
“感谢你们给予了我第二次生命!”出院之前,小陆诚恳地感谢病房里的每一位医生护士,在感谢信中他写道:“你们就像我生命中的一道光,不仅治好了我身体上的疾病,也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升华。我立志,将来也要报考医学院校,像您们一样身着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