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初,康师傅、统一两家企业垄断了方便面80%的市场,剩余的20%也被华龙、白象、南街村等小品牌占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显然,在这种饱和又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很难再有新的品牌突围成功。
2006年,在方便面行业却杀出一匹黑马,以迅雷之势实现20亿的年销售收入,成功问鼎行业老大的宝座。
这匹黑马就是“五谷道场”,他的创始人就是王中旺。
他在3年内建立了中国非油炸方便面的首条生产线,“骗”了康师傅3亿资金,却在一夜之间宣告破产。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五谷道场从如日中天跌入深渊。
王中旺的昙花一现,是不按照规矩出牌?还是造化弄人?
王中旺是河北隆尧县人,因为贫穷,他上完初中就去出门打工赚钱了。
王中旺到过天津,去过北京,去过深圳。他下过煤窑,收过破烂,倒卖过小商品。
1996年,王中旺手头攒了点钱,生来不安分的他就想利用这一点原始资金为杠杆,撬开财富之门。
放眼四海,干什么好呢?
那时候,很多内地人都跑去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去淘金。王中旺却觉得北上广深淘金客已经人满为患,内地城市更有发展前途,他准备走农村走向城市的发展道路。
这时候,王中旺的隆尧老乡范现国已经打开了农村方便面的市场。
范现国的方便面叫做“华龙面”,创业于1994年,比在天津起家的康师傅晚了两年,但是康师傅占有的是一二线城市市场,华龙面主打农村市场,发展势头正猛。
王中旺研究了范现国的销售情况,觉得很有必要在西北拓展市场,抢占先机。
他找到范现国主动请缨要做西北的销售代理,范现国其实早有此意,加上王中旺是老乡,所以就欣然同意了,并且为了扶持老乡,范现国给了最优惠的条件。
因为王中旺从来没做过销售,范现国只让他做了兰州区的代理,承诺根据销售情况逐步扩大代理区域。
也许是早年积累的销售经验,也许天生就是一块销售的好料,王中旺刚到兰州就开门大吉。
随着销量的逐年递增,王中旺所辖销售区域逐年扩大,不到三年,王中旺就成了华龙面西北区域的总代理。
销售业绩越来越好,王中旺自负的一面开始显现,他开始在销售技巧、管理理念、提成额度上与范现国屡次发生碰撞。
王中旺感觉到最初让他大展身手的华龙平台,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能力了。
与其处处受制于人,何不搭建一个自己的平台,充分施展自己的伸手,发挥自己的理念呢?
说干就干,王中旺开始酝酿成立自己的方便面公司,他从华龙公司拉走了13名骨干,筹资170万元,成立了自己的“三太子食品有限公司”。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
1996年,三太子进入方便面市场的时候,康师傅是行业老大,下面的统一、白象、华龙等几家方便面已经垄断了中国80%的市场。
剩余的20%的市场也很难渗透。所以,三太子这样每天只能生产三万包方便面的小作坊很难扎下根来,别说发展壮大了。
王中旺生产的方便面是克隆版的华龙面,用的是与华龙同样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在华龙这个大哥面前,三太子毫无竞争能力,只能走价格低的路子。
三太子的方便面价格低廉,华龙跟着降价,比三太子更低。
这样的竞争方式,最终只能是树大根深的华龙胜出。
虽然没有明说,其实王中旺与他的13个合伙人一直在与华龙较劲儿,说白了,就是把华龙拖下马,三太子才能取而代之。目的就是打败华龙,取而代之。
刚进入市场,王中旺就被市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就在他晕头转向,苦苦寻求出路的时候,一件事情让“三太子”方便面雪上加霜。
原来王中旺的公司名字叫做“三太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方便面叫“三太子”,面饼的包装上有哪吒擒龙的图案。
这个图案后来被华龙公司起诉王中旺恶意诋毁。
华龙的理由是:王中旺自比哪吒,“龙”就是“华龙”,哪吒擒龙的意思显而易见是要毁灭华龙。
在相关部门的要求下,三太子面外包装的图案,就只剩下穿着红肚兜的哪吒三太子了。
与华龙的几次较量,让王中旺意识到不能再与华龙正面为敌,否则就不是两败俱伤,而是鸡蛋碰石头。
王中旺决定另辟蹊径,不再与老东家正面交锋,而是走差异化。
于是他利用自己的销售经验,重新审视了市场。
王中旺发现:传统的方便面都是以泡煮为主,市场上还有一种干吃面,因为销量有限,没有被重视。
他决定做出一种方便面,既能干吃,又适合泡煮,价格还不贵,面向小城镇和农村市场推出。
面饼生产出来,王中旺利用他在华龙时铺开的销售渠道,很快打开了市场。
为了快速抢占商机,王中旺推出更加优惠的促销策略,诸如厂家促销,累计数量返现、进货名次返现,销售状元奖励等等。
靠着全面开花的销售策略,三太子的两种吃法方便面在市场上冲开了一条血路,迅速占领了城乡市场的半壁江山。
从创业到走俏市场,三太子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年销售额就突破了亿元大关。
这时候,王中旺成立了中旺集团。
借着两吃方便面铺开的市场,王中旺乘胜追击,他赶紧推出了一个新品牌“一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