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历史趣谈:古代诗人对黄鹤楼与岳阳楼的记载,区别在什么地方?

2023-01-12 07:43:12
A+ A-

引言

历史趣谈:古代诗人对黄鹤楼与岳阳楼的记载,区别在什么地方?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头,于三国时期所建,是当时用于军事防卫的军事楼,后来渐渐变成了游宴必去的名胜。

黄鹤楼的来源


【资料图】

关于黄鹤楼的名称来源,一直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第二种说法便与传说相关,这一传说有很多版本,笔者便不在这一一列举,只说几个广为人知的例子。

《述异记》:“荀瑰事母孝,好属文及道术,潜栖却粒,尝东游,憩江夏黄鹄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霄汉,俄顷已至,乃驾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这是“荀瑰遇仙”的说法。

《报恩录》中也载有:“辛氏市酒山头,有道士数诣饮,辛不索资。道士临别,取橘皮画鹤于壁,曰:‘客至,拍手引之,鹤当飞舞侑觞。’遂致富。逾十年,道士复至,取所佩铁笛数弄,须臾,白云自空中飞来,鹤亦不舞,道乘鹤去。辛氏即其地建楼日辛氏楼。”有传言这位道士便是吕洞宾。

黄鹤楼的这些传说大多与仙人骑鹤归去有关,而鹤作为与道家密切相关的生物,所以黄鹤楼自北宋以来一直是道家圣地。纵观中国诗人吟咏黄鹤楼的诗歌,最为人所知的必然是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讲的是故人离去,独留自己的惜别之情。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让愁绪似乎夹杂了一丝朦胧之感,迷雾笼罩下的愁绪,似乎更加使人难过了。

似乎自此以后黄鹤楼在中国诗人的口中便成了送别友人的圣地,愁绪成了这些诗歌的基调。李白写《江夏行》“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杜牧写《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卢郢有《黄鹤楼》“柳暗西州供聘望,草芳南浦遍离情。登临一晌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这些诗歌都逃不过离愁别绪。是不是中国诗人笔下的黄鹤楼都是如此和离愁挂钩呢?似乎也不尽然,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虽是送别,但心境却十分坦然,似是两位诗人潇洒风流的道别,李白的《赠孟浩然》中也说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两位心境如此开阔的诗人的道别也是十分洒脱的。

在这首诗中,“黄鹤楼”似乎代指了孟浩然在此仙人飞升的地方离去必然是十分愉快的,而去的地方是花繁景茂的扬州,李白目送他离去,船渐行渐远,天空与江水连成一片。

怅然之情虽在其中,但更多的是一种洒脱之意。而纵观西山朝时期越南使臣有关黄鹤楼的诗歌,相较于中国诗人的诗歌对于黄鹤楼外观的描述更加丰富了,但是和中国诗歌一样,愁绪似乎依然未少。但这种愁绪似乎又与中国诗歌中的送别之愁不同。

如阮偍的《黄鹤楼》:骑鹤仙翁去不还,危楼终古白云间。连霄华栋凌青凫,丽日调甍瞰碧湾。江浪密会鹦鹉浦,村烟疎单凤凰山。

乡关愁思今仍在,满眼烟涛一望间。诗前四句先是写了黄鹤楼“仙翁骑鹤”的传说,再描述黄鹤楼的外观和周围的景象,但“危楼”、“碧湾”、“江浪密会的鹦鹉洲”或者是“疎单的村烟”还有“骑鹤一去不还的仙翁”都是在为最后的乡愁作铺垫。“乡愁”一句似乎才是全诗的主旨点题之要。

《登黄鹤楼》的记录

类似的还有段浚的《登黄鹤楼四首其二》:骑鹤仙翁去不还,飞楼高插碧云寒。寸根石枣灵常聚,半枕黄梁梦未闲。夏口远帆穿碧落,浔场疎树印晴阁。烟波淡荡羁怀重,浮世悠悠一倚栏。

开头一句似乎和阮偍的一样,鉴于阮偍出使时间在段浚之后,所以不难看出阮偍是化用了段浚的《登黄鹤楼》。

段浚的这首诗不似阮偍的着重用景来衬托乡愁,景似乎在他的诗中更多是辅助抒发自己内心的羁旅情怀,但是不变的依然是登临黄鹤楼时涌现出的愁思。而和段浚一起出使的潘辉益的《游黄鹤楼》也是同样用“市城华丽图非肖,烟水苍茫客亦愁。真境满前吟未竟,借题聊记此登楼。”

一句点出了乡愁。当时陪同使臣一同出游的是两湖总督毕状元,查阅《清代职官年表》可以知道当时的两湖总督为毕沅。

而段浚的《海翁诗集》也收录了毕沅当时陪同使臣游玩黄鹤楼所作下的诗歌《附两湖总督毕状元诗》:百尺飞楼逼紫苍,云涛槛外凭三光。眼看江海流今古,天许神仙历伯王。玉笛梅花吹月白,金堤柳色陨霜黄。不如骑鹤鸿都去,手折扶桑溯大荒。

我们可以看出,毕沅的这首诗整体读来感觉和之前潘辉益或是段浚的诗歌十分不同,无论是“紫苍”、“云涛”亦或是“金堤”等等,给人的感觉都是一种气势磅礴之感。

当然,使臣对于黄鹤楼的描写也不全是思乡之愁,也有如武辉瑨的《黄鹤楼二首》其二“层楼髙占鹄矶堤,凤岭龟山四望低。洲草绿会云上下,江流白界地东西。”单纯描绘黄鹤楼景色的。于乾隆五十六年出使的吴时任亦留下了《登黄鹤楼赋》和《舟中望黄鹤楼》两首诗文,甚至更是附录了黄鹤楼的对联。

不论是中国诗人描绘的送别之愁,或是越南使臣心中的思乡之愁,他们诗中的黄鹤楼都是那个伫立于鹦鹉洲畔的千古高楼,只不过登临时寄予了不同的心绪,或悲伤,或豁达罢了。

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因北宋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而闻名天下。它依洞庭而建,登临便可以纵观洞庭美景。在范仲淹之前也有不少文人墨客描绘过岳阳楼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这首诗描绘的景色极尽开阔,从楼上俯眺,洞庭美景尽览,这首诗中没有一句正面描写楼的样貌,亦或是楼的高度,但是对于开阔景色的描写都在告诉我们岳阳楼的高大。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两句更是将李白豁达的心境一览无遗。但是不同的诗人,却对岳阳楼有着不同的描绘,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当时的他漂泊已久,而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已是由盛转衰,所以可知当时他的心境如何。“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两句写得及其广阔,但是这种广阔中似乎也透露着唐王朝分崩离析的局面,而“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四句仿佛更加揭露了他当时孤独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绪。可见,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登临岳阳楼都会有不同的诗歌留下,如李商隐《岳阳楼》中“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写得就是一种壮志未酬的不忿,而北宋诗人黄庭坚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写得则是一种被赦还乡的喜悦之情。相较于中国诗人写岳阳楼的不同类型而言,西山朝使臣对于岳阳楼的描写似乎都是以范仲淹为蓝本而来,还有一位常客则是吕洞宾,元代马致远有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所以当越南使臣到了岳阳楼怎么能不写一写吕洞宾呢。

如潘辉益的《岳阳楼晓望》,在开头有小记“楼在岳州城,俯临洞庭湖,阁上奉吕仙像,板屏刻范文正记文,凭高远览,天水一色,君扁二山,隐约波间。”

描绘了岳阳楼的大致景象与位置,而诗文写道:城头高阁挂朝曛,极目湖光水接云。传道吕仙三度醉,喜看范老一篇文。波会孤峙青螺见,风送飞帆锦蝶纷。寄与乾坤空阁际,汀兰岸芷狎鸥群。诗中有提到“喜看范老一篇文”,可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当时越南也有流传,而诗中也提到了吕洞宾三醉的传说。

和潘辉益一同出使的段浚也有《岳阳楼赋》一文,在文中他写道与一道士酩酊大醉,最后得道成仙的幻境,不难想象这道士多为吕洞宾,而赋的最后他附了一首诗:洞庭水色入秋空,湖上危楼接远穹。宇宙东南成滔决,云涛今古自玲珑。帆樯隐约青天外,岛屿模糊百味中。丹灶荒凉恶旅迹,醉吟遗像醒尘梦。

诗歌最后写道“醉吟遗像醒尘梦”最后梦醒他依然于尘世之中,诗歌自带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让人不自觉随诗人一起坠入这场不愿醒来的梦中。而阮偍的《登岳阳楼》写道“古刹隔山辌响断,沙汀浮水雁声孤。仙人秘迹归帆远,云色波纹半有无。”也是一派神秘缥缈的景象。

结语

总的来说,可见,在当时使臣眼中岳阳楼一直蒙着神仙缥缈的面纱,除了对范仲淹文赋的崇敬之心,还有对能登临岳阳楼的无限喜悦自豪,而诗文中的仙迹幻境则多半是当时道教在越南根深蒂固的影响。

责任编辑:bH_0411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