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片的朋友可能都会知道,在中国古代有一种晚上值夜班的特殊工种。这个特殊的工种就叫打更,和晚上打更的人则叫做更夫。为什么古代深夜需要有一个人来专门打更呢?这是有他很多的科学依据的,我们不能低估老祖宗们的智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把根又名更夫是一种非常古老而又神秘的职业,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对于他们的介绍也仅仅是皮毛而已。夫其实在古代是一种有官方背景的公差,也就是说他们其实是妥妥的公务员。并且根据宋朝的行政制度可以知道,至少在北宋年间官府规定,一个超过1万以上的县城,晚上就必须有更夫进行值班。假如县城面积大的,则需要安排多位更夫。
宋朝的官方日志与功夫的记载可以说是非常详尽。首先北宋政府对于更夫的要求是年龄不得低于18岁而小于40周岁,必须是已婚已育的男子才能担任。对于功夫的身体也有一些其他的要求,例如身高按现在的算法不低于160CM并且声音洪亮,不能犯有偷窃等行为。满足以上条件的人才能够成为官府聘请的更夫,可以看出想做一名更夫要求还是蛮高的。
我们平时看电视剧对于更夫的了解,更多的是他们喊的那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明显这是一句宣传警示用语,官方是在通过跟踪不断地重复这句话来提醒各位居民小心火灾等风险。我们今天居委会大妈挨家挨户喊一些注意事项,非常类似。
更夫的作用绝非限制于此,事实上更夫最主要的作用其实还是报时。在中国古代,虽然很多天文学家已经为官府制作出了精密的天文仪器,用来测算每天的时辰。但是普通百姓却没有这样的精密仪器来知道时间,因此更夫的作用就是替官府公布正确时间。
而普通百姓白天还可以规矩太阳方位来预测时间,而晚上则只能有更夫来预报。一般情况下,每个官府都有一些测量时间的仪器与水漏斗、沙漏等。而更夫要做的则是利用一只燃烧时间固定的檀香,官府的官方时间进行校对,然后根据檀香燃烧的长度来进行时间的预报。而这个燃烧的檀香则一般放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面,这也成了更夫形象的代言词。
我们在古装片里看到的耕夫往往都是一手提着灯笼照明,肩上背着一个檀香木盒。左手则拿着竹片与铜锣作为报时工具,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古代更夫形象。更夫虽然地位卑下,但是却也有着官方的背景,因此更夫在晚上工作的时候,普通百姓也对他是非常的敬畏。更夫对于时间的预报则有两种,一种是前面提到的提示用语。而另外一种则是预报时间,用敲铜锣以及打击竹片不同的点数来指代当时都时间。所以老百姓听到功夫敲几下锣,又打了几下竹片,就知道现在的时间了。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官府要设立功夫这个职位呢?其目的难道仅仅是为了给老百姓提供时间的预报吗?其实时间的预报仅仅是跟付职责的一个体现,更多的是体现统治阶级与百姓的权威。因为首先古代一般晚上都会进行宵禁,也就是禁止百姓进行娱乐活动。到了晚上一定的时间,一家老小就必须乖乖上床睡觉禁止聚集。更夫就好像是官府一个流动的监察哨,在大街小巷游走其实也起到了一个监控的作用。而它标志性的提示语以及对于时间的预报,这也就像是官服在暗示百姓不要违背官方的意志。
更夫的作用实质上更多的是官府对于普通百姓的一个监察岗位,通过预报时间让百姓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同时通过各种宣传语来提醒防火、防盗、防灾等公众行为。做一个小小的更夫岗位便能起到如此重大的作用,这也是我们祖先智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