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公元1063年4月30日,宋仁宗在福宁殿驾崩,传诏养子赵曙继位时,赵曙竟然不愿意,并且试图逃跑,大臣们一起将赵曙抓住,并且强迫他冠带皇服,才没有闹出笑话。
赵曙继位以后,是为宋英宗,因为一开始就不愿意继承皇位,所以他即位数日以后便生病了,可能是心情忧郁导致,也可能是装病。
总之就是“号呼狂走,不能走礼”,是行为古怪至极,大臣们没办法,只能请曹太后垂帘听政。
当然更离谱的还在后面,病中的英宗也不消停,竟然对养母曹太后是无礼和不敬重,把曹太后气得够呛,再加上内侍的挑拨离间,她竟然动了废帝的念头。
说起来英宗能走到那等地步,跟养父仁宗有很大关系。
因为仁宗并非没有生育能力,相反他还很能生,有着3子13女,但是遗憾的是,他3个儿子都是早夭,并没有活到成年。
英宗是仁宗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仁宗早年无子的时候,就将幼年的英宗接入皇宫,赐名并且交给曹皇后也就是后来的曹太后抚养。
后来仁宗生下皇子,英宗就被送出宫回到生父身边。
但是后面的事情发展就比较曲折了,英宗如同一个备胎一般,仁宗连生3子都是早夭,大臣们认为没戏了,还是接英宗回宫得了。
但是仁宗不死心,说道还可以生下皇子,迟迟不表态让英宗回宫,对这个养子并不喜欢。
英宗如同一个备胎一般,一会是皇位继承人,一会又不是了。一会在大臣们坚持下,给他升个挂名官职什么的,给了他希望,一会儿仁宗又在宫中倔犟地说道,我还不能生,意思不需要养子。
反反复复之下,英宗彻底累了,也不稀罕那个皇位了,心想爱谁当谁当去。但是仁宗这时候松口了,在嘉佑六年,已经是52岁年纪的仁宗,折腾不起了,终于不再倔犟了,同意大臣们的建议,同意建嗣。
但是因为英宗明里暗里的抵触,还有其他因素,到了次年才下诏立英宗为皇子,英宗上奏疏推辞,仁宗不同意,派大臣前去劝说,英宗才勉强同意,不过进宫之前还对身边人交代道好好看家,等皇上有了子嗣我就回来了。
英宗这个备胎看似转正了,但是心理上已经有阴影,即使是成为了皇子,也知道自己随时会被取代,因此一直在压抑之中。
所以等到嘉佑八年,仁宗驾崩以后,英宗压根不想继承皇位,而是想第一时间跑路。
因此他继位以后便生病,可能的确是有身体不好的因素,但长期压抑之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甚至对曹太后不敬,可能就是故意为之,以半真半假的病情,来激怒曹太后,来发泄自己多年的怨气,甚至是有你把我废了得了,我还不想当这个皇帝的意思。
曹太后有了废帝念头以后,找到宰相韩琦突然试探问道汉有昌邑王(汉废帝刘贺)事如何,又派心腹送密札暗示韩琦。
韩琦这个人公道,开始居中调解,说英宗不是对你不敬,只是生病了就这样,爱胡言乱语,不要跟一个病人计较。
另一边又跑去劝英宗,可能韩琦看出英宗就是借病发挥,说道你能有今天,太后可是出了大力,你好好对太后,就没有什么事。
英宗一看差不多了,再闹不太好收场,而且韩琦这么一表态,意思是朝中大臣还是有不少支持他的,自己不至于成为傀儡皇帝,也没必要闹来闹去真给被废了,于是就不再对曹太后不敬。
等到英宗病好以后,韩琦和司马光等人又劝他亲政,这次英宗同意了,但是曹太后不同意了,拒绝撤帘还政。
韩琦又想到一个高招,他和其他大臣劝说英宗参加祈雨大典,让天下臣民看到皇帝身体已经康复可以执政,曹太后应该看穿了这个小心思,推辞典礼用具不到位,意思不要参加了,但韩琦坚持让英宗参加,英宗最终出席这场大典,并接受万民朝贺。
同年韩琦又主动向曹太后请辞宰相一职,要求下放到地方上为官,表示自己该放权时就放权。
曹太后一听,马上知道韩琦这是话里有话,意思是要让自己放权,不要垂帘听政了,气得牙痒痒,不过韩琦这个百官之首都表态了,说明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是支持英宗执政的。
自己再不借这个台阶下,到时候可就不体面了,不过她也不是一般人,表示应该放权的是自己,会还政英宗的,但并没有说确切时间,意在拖延时间,甚至搞不好在盘算把韩琦打发走以后,自己再找找其他大臣支持,把不听话的韩琦整倒。
但没想到韩琦是个直男,直接问道曹太后何时撤帘归政,气氛一下子尴尬了,曹太后左思右想怎么回答都不合适,于是气呼呼的突然起身离去。
按照礼法规定,太后会见大臣时应该坐于帘后,韩琦反应也够快,就当是曹太后现在就同意了,于是马上下令左右撤帘,这就标志着曹太后的垂帘听政彻底结束。
至此英宗才得以亲政,不过这位皇帝,在继位之前,饱受多年的备胎待遇,成为皇帝以后,也是不如意。
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大作为,唯一出名的也就是因为追封生父生母闹出的“濮议”事件,跟明朝嘉靖帝搞出的“大礼议”事件一般,不过他并没有那般激烈,而且还没有如同嘉靖帝那般“大获全胜”,在位仅4年便是驾崩。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