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已经冲过来了!”
一名美军士兵撕心裂肺地嚎叫着,同时伴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这名美军士兵话音刚落便栽倒在泥泞的战壕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时,战壕里仅剩下一名活着的美军机枪手。
他透过硝烟:看到了正朝自己冲过来的德军士兵,他们足足有一个班。
慌乱之中,这名美军士兵手里的那挺绍沙机枪又卡壳了。情急之下,这名美军士兵下意识摸到了自己腰间的手枪。
于是,这名美军士兵操起那支手枪,对正在靠近的几名德军士兵逐个进行点射。奇迹出现了:这几名德军士兵一个个应声倒地,他们再也没有爬起来。
后面的德军士兵见状都吓得立马趴下,再不敢往前冲了,他们胡乱开了一阵枪后便开始往回退却。
就这样,这名美军士兵仅靠手里的一支手枪,硬是击退了德军一个班的进攻。
而他手里的这支手枪,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M1911。
说起这款手枪的研发,不得不谈一下19世纪末的美菲战争:当时,美军装备的还是那种小口径的左轮手枪,不仅装填速度慢,而且子弹杀伤力也很小。
而左轮手枪的这些弊端,让美军在和菲律宾土著人的对决中,吃了不少亏!美军的左轮手枪命中了这些土著人后,对方居然都没有倒地,仍然保持着战斗力。
后来美军发现:手里的左轮手枪至少要命中三四枪,对方才会倒。
这一情况,很快便反馈到了美军高层。于是,美军高层找到著名枪械设计师:勃朗宁,要求他尽快为美军研发一款威力更大的手枪。
就这样,勃朗宁经过一段时间的鼓捣,便拿出了一款“弹匣供弹”的M1905手枪。
但他对这款手枪其实并不满意,于是又经过五年的升级和改造,最终于1910年终于全面完成了对M1905的改进设计。
新升级的手枪子弹口径很大(11.43毫米),如果击中人体的话可以迅速让对方失去战斗力。
经过一系列测试后,美国军方对这款手枪的杀伤威力十分满意,便于1911年把这款手枪正式投入量产,因此它被命名为“M1911”。
而勃朗宁之所以会成为“流芳百世”的枪械大师,除了他杰出的设计天赋外,其实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他特别重视枪械的生产过程。
M1911手枪投产以后,勃朗宁经常会亲自到工厂,监督该手枪的整个生产过程。
按照他的要求:每一批M1911手枪生产出来后,都要挑选出一些实验枪进行6000发子弹的射击测试。
这些实验手枪每发射100发子弹后,就要进行冷却5分钟。
发射完1000发子弹后,这支手枪就要进行维护保养一次,然后再重新进行射击实验,看看是否数据正常。
不仅如此,挑选出来的实验手枪还要经受住酸液和污水中的浸泡,故意让手枪生锈。之后,再把它们拿出来进行射击测试,看看是否可以正常射击。
只要有一支实验手枪不达标,那么这一批M1911手枪就会被判定为不合格,要全部进行返工。
正是在这样“高标准,严要求”的生产条令下,M1911手枪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为自己积攒良好的口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它被选为美军的辅助制式武器,更是以十分优异的性能迅速赢得了美军士兵们的青睐。
文中开头那名美军士兵使用的M1911是早期型号,虽然它成功让那名美军士兵捡回了一条命,但它在战场上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握持感不足,准星设计不合理等。
于是1924年,勃朗宁又对M1911手枪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准星、握把、握把护片、扳机护圈和枪尾等方面都做了升级和改良。
升级后的手枪便是后来最著名的:M1911A1型手枪。这一版的M1911无论是外观,还是性能几乎趋于完美!
特别是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士兵最喜欢携带一支M1911手枪,来对付那些端着刺刀冲过来的日军“疯狂武士”。
不管日军冲上来几个人,一名美军士兵往往只要用一支M1911手枪就能轻松解决战斗。
M1911手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表现,让它在手枪界声名鹊起!因此在战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M1911一直都是美军的主力手枪。
直到1985年,已经服役超过70年的M1911才正式退役:美军决定用伯莱达9毫米手枪逐步取代M1911这款“老爷枪”。
但是,美军基层官兵却对这一换装决定十分抵触!因为他们深信:M1911手枪虽然很“老”了,但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手枪,没有之一。
直到现在,很多美军特种兵依然会“私自”装备M1911手枪。一款优秀手枪的良好“口碑”,源自于使用者对它的充足信任。
毕竟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谁不想拥有一支“可靠且凶猛”的手枪来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