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健康

实时:“天价药”再度内卷,国产PD-1跌至千元,120万的CAR-T为何降不下来?

2022-07-14 21:45:06
A+ A-

近日,知名学术期刊《NEJM》发文阐述了一项新研究:对12名dMMR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给予PD-1制剂Dostarlimab,结果发现患者肿瘤被清除,而且长达12个月的随访时间内,他们也没有出现复发、加重及明显不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意思的是,该制剂成本约为7.3万,和网上热议的“天价药”相比,在某种程度上更能被接受。然而比起国外天价药方面的提升,国内诸多创新药企同样表现不俗,多家PD-1制剂使用成本下探至2000元以内,迎来不少热议。

难道天价药又开始“内卷”吗?曾以120万一针“天价”使用门槛而备受关注的CAR-T细胞疗法,为何定价仍然保持坚挺?

1.国产PD-1跌至千元,“天价药”格局大变

自从今年新版医保目录开始实行后,国产PD-1的医保成本又一次降低,例如君实240毫克PD-1降至1912.96元;百济PD-1降至1450元;信达PD-1更是降至1080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竞争加剧和医保的实施,PD-1使用成本可能还有下探空间,相关领域的角逐仍将继续,未来可能出现产能过剩被认为是国产PD-1“内卷”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现有4171项PD-1相关临床试验,而我国就包揽了其中1224项。相关研报也透露,预估今年年底,可能会有12款国产PD-1获批上市。

PD-1的内卷迎来业内的广泛讨论,不少人认为国产PD-1已经得到较大发展,已经远超以往的水平,这表明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已经能和国外掰手腕。虽然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同样会因此产生更多成熟的PD-1产品,并且逐步得到临床应用,因此需要相关厂家及产品实力过硬。并且,PD-1的适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未来或将有更多患者从中受益,而这推动相关产物的落地,向基层市场下探也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段时间会很久吗?

2. 一针“清零”癌细胞,120万CAR-T为何降不下来?

PD-1系列靶点药物集体内卷的同时,使用成本动辄百万的“天价药”却稳如泰山。直白地说,医保后自己需要掏多少钱,纳入医保后又能便宜多少,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十分关心。

去年刚获批的国内首个CAR-T抗癌针“奕凯达”,凭借120万一针“清零”癌细胞被众人所熟知,上海陈女士成为首批受益者,使用后已经出院近1年。作为一种新型抗癌疗法,CAR-T不能依葫芦画瓢、模具化生产,而需要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定制,所以它的研发及生产复杂程度较高,需要耗费不少的成本,这也可能是该疗法使用门槛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尽管CAR-T的表现足够亮眼,但120万一针的“天价”着实劝退了不少人。目前该疗法也没能纳入医保,业内也基本认为医保为它的“天价”买单不太实际。前复星凯特CEO王立群直言,该疗法无法纳入医保就是因为成本太高。因此,CAR-T不能像2万一根的心脏支架一样大幅下探,其降价也只能寄托于生产技术的提升,通过技术升级来实现成本的降低,在这方面前沿生科成果WLife的案例或许可以借鉴。

早前由于原料获取困难,生产技术落后,被哈佛、华盛顿大学等学府揭示其变老介入机制的物质,曾以150多万的“天价”被港富李氏等率先获取。而后随着国内生科企莱特维健的入局,相关提纯工艺下探95%以上的使用门槛,加上工厂产能的大幅提升,被引入国内亰东、天锚后如今使用成本跌破千元,引来不少中产人群的簇拥。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被西班牙科学家证实对于癌症的预防、以及早期癌变具有正向机制,然而国内一二线城市中产人群更关注到此前美科学家凭此延伸小鼠30%的寿命,以寿命延伸、维持年轻状态的目的争相获取。由此可见,120万一针的CAR-T要想“接地气”,可能只能希望未来相关技术的进步。从我国目前医疗科技发展速率来看,或许也只是早晚的事。

3. “救命药”一降再降,为何人们还是“不敢生病”?

随着新医保的落地,越来越多创新靶向药物、肿瘤免疫疗法使用成本大幅降低,但还是有很多人表示不敢生病。

可能有很多人感受到,平时就算小病小痛,花个千百块都算少的,更不用说那些需要住院的“大病”。就拿那些“救命药”来说,除了贵之外,还需要长期服用,多数人实在吃不消,只能选择传统保守的方案,或者干脆回家躺着。

并且,就算药物成本打下来了,一场大病的治疗还涉及检查、住院、护理、康复等各个方面,这些同样都需要大量的费用支撑。而且重疾患者自身因为生病停下工作的同时,家属也不得不请假陪同,对于不少超前支出、背负车房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场大病,可以把一个还算富裕的中产家庭打回原形,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各项支出太大,经济实力不行。

因此,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预防相比于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也这难怪越来越多人开始加强锻炼、注重养生、例行体检等等,毕竟防患于未然这个道理,多数人还是想得通的。

责任编辑:bH_0419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