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几十年前的一个冬晨,弯弯的淡月还挂在半空中,太阳刚刚露出灰白的脸,一阵凄厉的哭喊声从居民区传出,其中夹杂着婴儿的啼哭,把人们的心揪得紧紧的。一个年轻的女人去世了,撇下了一个不足百日的女孩。女孩的父亲守着断了奶的孩子一筹莫展,他把女孩送给一对年过半百无儿无女的夫妇抚养,从此与她断绝了父女关系。这个一出生就经历生离死别的女孩,如今已成为当地一大孝星,她叫凌寒。01小时候,凌寒对自己身世的了解,是在听到邻居孩子们的议论后又在母亲那里得到确认的,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她对养父养母的感情,只是有了些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每次听到那首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歌,品味着“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的哀婉悠扬,她总是忍不住落泪。凌寒的养父是军人出身,曾经屡立战功,还保持着军人的一些优良传统,他对凌寒的要求是艰苦朴素,禁止攀比。凌寒的养母在思想观念和性格上有些特别,甚至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对凌寒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决定了她的人生走向。母亲从来没上过班,纯粹的家庭妇女。她一直以自己的生活模式要求凌寒。从小到大,母亲除了不能阻止凌寒白天去学校以外,其余时间从不允许她出门,星期天同学们到家里来约她出去玩也不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读高中时,母亲连学校开设的晚自习也不让她去上。高考时凌寒的成绩与专科分数线差了11分,只被当时的电大班录取了。母亲听说电大毕业后会分配到乡下当老师,她担心她和丈夫年老了没人照顾,坚决不让她去报到。凌寒原来的老师觉得她就这样放弃了太可惜,让同学捎信叫她回去复读,可父亲的一番话彻底断了她的念头:我已经60多岁了,又有心脏病,要是我哪天没有了,你就是考上,谁来供应你?凌寒躲在自己的房里哭了半宿。她遵从父母的愿望,就业进了工厂,成了一名挡车工。她告诉母亲她想自学,需要100多元的书费。母亲一听就烦了:女孩子家学什么学,我和你爸爸都这么大年纪了,你还不趁早找个对象结婚成家?你是不是想让我们养你一辈子?02由于不是亲生女儿的缘故,母亲一直想包办她的婚姻,并且非要在给她找的对象身上扯上点血缘关系不可。刚开始的时候,母亲想让凌寒嫁给自己的叔伯侄子,凌寒不同意,因为她心里正为工作上的事结着疙瘩,根本没心情谈恋爱找对象。母亲质问她想找个什么样的对象,人家要工作有工作要人材有人材,哪地方配不上你?凌寒说自己才20岁出头,还打算学点东西,不想找对象。可是她在母亲面前就象是秀才遇上兵——有理就不清。幸亏母亲那叔伯侄子自己在单位里已经谈了女朋友,她才逃过了这一关。见侄子那边没戏了,母亲又想让凌寒嫁给她的亲外甥,凌寒还是不同意——别的事情她都可以依着母亲,但婚姻大事她想自己做主。这回母亲是连哭带吵,软硬兼施。她一得空就数落凌寒,嫌她不识好歹,跟了她的外甥亲上加亲,有什么不好?凌寒一肚子委屈无处诉,一肚子无名火无处发。这时候,她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多想想自己的父亲,想想一位革命军人的坚韧与无畏,可是父亲面对的是敌人,他可以壮怀激烈,以死相拚,而自己面对的却是自己的母亲!是一些连清官也难断的家务事!她忍不住借酒消愁,一口气喝了一瓶葡萄酒。她醉倒了,迷迷糊糊撞在玻璃窗上,把手割破了,血顺着手指流了一地。她心里在想,如果自己的血液里流淌的是与生俱来的痛苦与无奈,那就尽管流吧,把所有的痛苦与无奈都统统流掉。因为凌寒没有接受母亲给她指定的对象,母亲一直耿耿于怀。凡是来家里找凌寒玩的男同学、男同事,母亲一律横挑鼻子竖挑眼,直到把人家刺挠走。有一个比凌寒高三届的笔友,毕业后在北京工作,节假日到她家里玩。母亲竟然当着笔友的面朝凌寒吆喝说,你要是看中了他,就跟着上北京去吧,以后再也别进这个家门。搞得凌寒非常尴尬。母亲为她找对象定下了一些条条框框,什么不要家在农村的啦、不要独生子啦、个头要高啦、不要戴眼镜的啦等等。结果直到二十五、六岁了凌寒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最后,经人介绍,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可除了不是独生子之外,所有条件都与她母亲的要求相反。母亲当然没看中,但眼看她就要成为老姑娘了,她也就不再阻拦。03凌寒的丈夫是一名教师,外地有一家院校要调他过去教书,校方承诺可以带家属过去,家属可安排在学校图书馆里管理图书,凌寒跟父母商议,问他俩能不能跟自己和丈夫一起到外地去住。没想到她母亲竟然说,不能去!俺不能掉到你们手里,他要是去外地,你就跟他离婚! 凌寒的儿子出生以后,她父亲的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从此以后,各种老年性疾病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凌寒一次次向单位请假陪父亲住院。因为父亲的身体,她总是心事重重,一天两、三次地往父母家里跑,一直跑了六、七年。父亲的生活逐渐不能自理,经常住院。为了照顾父亲,凌寒辞去了在原单位办公室里的工作,到一个新单位做了业务员。因为做业务时间较自由,可以兼顾工作和家庭。她撇下丈夫和孩子,搬到父母家住下来。工作之余,她帮着母亲做饭、采购、照顾父亲的起居。单位里工作忙的时候,她在夜间加班,有时写材料写到二、三点。就是这样,有时她出去办事回家晚了一会,母亲就朝她发火:伺候这么两天就伺候够了,反正也不亲!天啊,母亲为什么非要揭她的伤疤、戳她的痛处呢?母亲啊母亲,你不知道你这句话对女儿的杀伤力有多大,这种用血缘关系拧成的紧箍咒已经让女儿的痛苦难以复加!此时,正逢市里招考公务员。凌寒平时通过自学拿到了大专学历,有报考的资格。她的朋友劝她赶紧报名,母亲听说她要报考,竟把户口薄藏起来了,她怕凌寒考上公务员就不能好好地照顾父亲了,根本不想听听凌寒的想法。不久,凌寒的父亲又一次入院,心肌严重缺血伴有多种并发症,被医院宣告病危,经过医护人员三天的抢救,他虽然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却再也站不起来了。凌寒和丈夫轮流在医院里照顾了近一个月,经常彻夜不眠。父亲出院后,身体越来越差,吃喝拉撒都需要人不离左右地侍候。凌寒暂时告别工作,全心全意地在家侍奉父亲。凌寒的父亲意识已经模糊,吃饭常常需要一个多小时,边吃边睡。因为牙掉光了,凌寒只能把饭嚼烂了喂他。由于卧床太久,父亲严重便秘,为了通便,凌寒用了不少方法,像喝蜂蜜、梨粥、通便茶、空腹喝淡盐水等等,都不大见效。她只好把手指甲剪干净,戴上医用手套,蘸着香油帮父亲把粪便一点点抠出来。04俗话说:久病成医。自从父亲卧床不起,去趟医院非常不方便。由于身体虚弱,他的感冒简直成了家常便饭,母亲也是小病不断。为了给父亲护理好身体,也为了区分他感冒发烧与内脏气官炎症引起的发烧有何不同,以便及时准确的用药,凌寒一有空就翻阅一些医学书籍和中医方剂,逐渐对中医产生了兴趣,慢慢地摸索积累,自己尝试着开一些简单的处方,用起来竟也能奏效。凌寒最怕的是父母同时犯病。一次,父亲突发高烧,母亲也病倒了。凌寒又急又怕,丈夫请医生上门为他们诊治。父亲倒在床上打吊针,母亲趴在床上喝中药。凌寒心里又疼又酸,三昼夜未合眼,像个陀螺来回转着。父母的病情好转了,她感觉连站立的力气也没有了。在日夜陪护父亲一年多的时间里,凌寒夜里一直和父亲一张床。她只能和衣而卧,舒舒坦坦地睡上一觉成了一种奢求。因为担心自己因太疲劳睡着了,担心父亲尿了被子、湿了身子,她就在晚上多喝水,迫使自己不时地被尿憋醒,以便起来照看父亲。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经常握着凌寒的手不愿松开。他走的时候天气燥热,蝉噪特别刺耳,但他显得很安详、满足。凌寒最后一次握着父亲的手,感觉温度从他的掌心渐渐散去。想到从此云壤阻隔,相见无日,她忍不住嚎啕大哭。父亲去世后,母亲也病倒了。之后,母亲的精神更加抑郁,唠叨起来没完没了,陈芝麻烂谷子的,尽拣不好听的说,有时说着说着自己还气得不得了。这时候凌寒就像个旧时的“小媳妇”,听也不是,劝又劝不了,一句话不合母亲的心意,立刻就招来母亲的痛骂。有时邻居过来劝解,母亲便“控诉”个没完,控诉凌寒和丈夫如何不听她的话、如何不孝顺之类,邻居也只有一笑置之,出门时不免叹息:哎,老太太这个脾气!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尽管凌寒感受不到母爱,但她仍然尽己所能照顾母亲。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凌寒就和丈夫、孩子一起搬到母亲家里住。为了照顾母亲起居,凌寒和母亲睡一张床,母亲夜里多次大小便,她不得安眠,因此神经衰弱。风烛残年的母亲,在凌寒的照顾下,又平安度过近十个春秋。凌寒有苦有累,但无怨无悔。凌寒的事迹在本市传播开来,被评为“孝星”。她与父母的缘份与恩怨又岂能一个“孝”字了得。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凌寒却始终陪伴父母身边,即使受尽责难,依旧真心不改。她对父母的孝敬,超越血缘之爱。这正是:人间自有真情在,养老未必须亲生。(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