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的这位济南学霸是明朝人,名叫谷继宗。大家可能不清楚他是谁,但趵突泉观澜亭、泉城路按察司街,都和这位仁兄有着莫大的关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学霸”谷继宗的求学之路
谷继宗,字嗣兴,号少岱。谷继宗年幼时家境贫寒,但是特别爱学习。古代没有电灯,油灯对于贫苦人家来说也是奢侈品,所以便有了凿壁借光,萤囊映雪的典故。谷继宗经常去附近寺庙去掏炉灰,把炉灰中没有燃尽的香捡回来,谷母将长短不一的香炷绾成一束并点燃,作为照明的工具。
谷继宗就在这佛香缭绕的一个个夜晚辛勤耕读,终于在正德八年(1513年)乡试中举,嘉靖五年(1526年)又中了进士。所以说,努力还是有回报的。各位天天喊着:“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的小伙伴们,你们的行动在哪里?
二、谷继宗坎坷的仕途
金榜题名的谷继宗没多久出任了宜兴县令,就是现在的无锡宜兴。穷苦人家孩子转眼变身一方县令,分分钟走向人生巅峰有没有!当然历史人物怎么可能个个龙傲天。明代进士虽然不好考,但也是多如牛毛。只有少数人能一路高升,比如严阁老。多数进士也就是当个县令之类的中基层官员。
宜兴县濒临太湖,百姓围湖造田,地方豪强霸占滩地,导致当地水道淤塞。谷继宗想兴修水利,解决水患和灌溉问题。疏浚河道上能接湖泽,下能通运河,这对周边三州乃至整个流域都有好处。
但是这很明显是要让众人把到手的滩地田土让出来,大家肯定是不支持的。上到豪民大族,下到平民百姓,谷继宗全都得罪了。
谷继宗在任上郁郁不得志,积忧成疾,最终双目失明。失明的谷继宗自然无法再做县令,只能回归乡土。谷继宗双目失明,觉得无颜面对乡中父老,便奔赴章丘投奔好友李开先。现在高铁、汽车很方便,从老城区到章丘很快。这段距离对于古人来说已不算近。
三、隐居与复明
谷继宗毕竟是学霸,名气还是有的。章丘人民听说谷继宗来了,纷纷登门拜访,请教学问,切磋诗文。谷继宗在章丘住了三个月,作诗数百首,还送给李开先一首长达170句的长篇律诗。真是高产似那啥!
名望大涨的谷继宗得遇名医,以针刺目,失而复明。现在看来,谷继宗就是得了白内障。谷继宗很受乡人爱戴,乡人在按察司街为其修建牌坊“海岱精华”,以突出其文采飞扬。这块牌坊现在已看不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谷继宗虽然高产,但其文集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失火毁坏,所以传世诗文较少,但我们至少还可以看到描写趵突泉的《重修观澜亭记》:“厥城西南,当泰山盘麓之歼,其平地涌泉三孔,名曰趵突泉,为七十二泉之冠。其澜湍急上翻,宛如噀吐珠玑;错落下澴,合众流而长逝,不舍昼夜。夫子川上之叹,其在兹乎!”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明代趵突泉“三股水”的盛况。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重修观澜亭记》的全文,一起感受一下这位“学霸”的传世之作吧!、
孟轲氏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此名亭之意也。东省以济南为首郡,厥城西南,当泰山盘麓之歼,其平地涌泉三孔,名曰趵突泉,为七十二泉之冠。其澜湍急上翻,宛如噀吐珠玑;错落下澴,合众流而长逝,不舍昼夜。夫子川上之叹,其在兹乎。按《禹贡》为沇,为汶,为济,史为泺,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源出王屋山,伏见不常,至历山下大发,汇于湖,达于河,入于海矣。以山川为名,汉为邑、为国,唐为郡,至宋为州。曾巩以太常博士来知军事,分营二堂,舍馆使客,亦弗临趵突。延及我明天顺辛巳,抚按上公出礼,朝命中贵使臣于此,见其旌节弗庇,始于泉之南浒特构此亭,名曰观澜云。西有门,东有厨,北有石栏。记者谓见其圣道之有本源也。嗣是凡按临监察,励功告成,有不速之美焉。于时布政使孙公、□公,按察使杨公,咸文臣。杰出都指挥使李公,乃武臣。锐发京兆刘公,适以中丞左迁,今昔历任郡守藩臬稔览其胜,监、司、道诸英僚莫不相谓曰:见尧羹墙,孰无是心。况舜之躬耕之地,有不仰止耶?斯举也,非欲尧舜其君民哉?若是而雍公懋誉,不亦彰乎。夫修饰亭宇奉安敕印,以敬君命,忠也;表扬地灵,以育人才,义也;开浚水源,以兴民利,仁也。凡此三者,非人臣之大节乎?是故可以风乎百世之下矣。雍公名焯,临洮人,麓原其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