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古今看世界
《大唐新语》记载: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吏部尚书李昂(此人和唐文宗李昂不是同一人)担任这一年的省试主考官,出任考功员外郎,从贡士中选拔官员。
(资料图)
当时科场有"举人皆饰名求称,摇荡主司,谈毁失实"的歪风邪气,李昂对此深恶痛绝。
上任后召集各地贡士,声色俱厉地表示:"文之美恶悉知之矣,考校取舍,存乎至公,如有请托于时,求声于人者,当悉落之。"
李昂决心利用这一契机,一改科举考试考生请托、官员推荐的陈规陋俗。
李昂想要杜绝科举考试拉关系走后门本意没错,可是他却因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被考生李权质问,引发争辩,史称"二李之争"。
吏部尚书李昂在考试之前,把进士们集中在一起,训诫众考生守规矩,不请托。
进士李权恰好和李昂的舅舅是邻居,李昂之舅很欣赏李权的才华,曾在李昂面前夸赞李权。
李昂认为李权这是在和自己唱反调,拉关系走后门,对李权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再次召集考生,当众训斥李权。
李权很不服气,不接受李昂说自己请托拉关系,他找到李昂写的一首诗,对李昂大人进行了针尖对麦芒的诘问。
李权指着挂在墙壁上的一首诗质问考官李昂:"大人!"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是您写的诗句吧?"
李昂说:"是啊!是我写的。"李权冷笑一声说:""许由洗耳"典故大人用得不是地方吧?"
李昂说:"有什么毛病吗?""许由洗耳"说的是上古的尧帝想要禅位许由,自命清高的许由严词拒绝,并连夜逃至箕山隐居。尧帝退而求其次,又派人去找许由,说让他出任九州长,许由不愿听这些话,就跑到颖河边洗耳朵,表示不会接受。
李权嘲讽李昂说:""许由洗耳"是古人不想做天子,当今皇帝春秋鼎盛,没有说要禅位给你,你洗什么耳朵呢?"
这话不啻为晴天霹雳,李昂被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顿时威风扫地,慷慨陈词的阵势一扫而空。
李昂深深知道,这话若被皇帝如此理解,自己那是灭九族的大罪啊!
好在朝廷也没有深究此事,只是免去了李昂的吏部尚书职务。李权当众羞辱长官,狂妄无礼,被朝廷收押起来,不久也赦免了。
"二李之争"的结果是:滥用典故授人以口实的考官李昂完败,考生李权虽然取胜,却胜之不武,其卑劣的险恶用心为后世人所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