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代王朝建立的时候,都会设置官方认定的合法称号即国号。
(资料图片)
在宋朝以前,国家的国号基本上都是根据西周时所分封的国家地理位置或是历史传承来确定的。
比如晋、宋、赵、魏、楚、吴等国号,都是因为他们的封地或领土在这些古老的区域之内。
于是后代在此建国,为了表达传承,认祖归宗,便继承了这些国号。
而正是由于国号通常来源于爵位封号或发迹地名,尤其大多数是来自先秦时期的古国名,所以重明在所难免。
比如在我国历史上,以汉为国号的政权就有十五个之多,出现了玄汉,蜀汉,南汉,后汉,北汉等等称呼。
我们熟知的类似于西汉、东汉、北宋、南宋这样的朝代称谓,其实在当时是不这么称呼的,而是后人在著书时为了方便读者区分所产生的不同朝代的称谓。
为了在史书记载中区分朝代名字,史学家们开创了冠名法。
这冠名法就是在国号前面加上前缀来表示区别,并且有规律可循的一种方法。
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按照断代同名王朝所建立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命名,通常称作前后。
其次是按照朝代都城的地理位置来划分的东西南北。
比如西汉的都城在长安,东汉的都城在洛阳,长安在西,洛阳在东,所以就有了东汉和西汉的叫法。
除此之外,古人还会以国号结合五行的方式来冠名的,比如水宋,火宋等等。
还有在国号以前,惯以进姓来作为朝代别称的,比如刘汉、李唐、赵宋。
虽说从命名的数量上来看,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命名的朝代,不如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划分灵活多变。
但是在南朝北朝这样叫法被普遍使用之前,用前后划分朝代的现象更为普遍。
北方政权当中,拓跋氏建立的魏,我们称为北魏,但其实他最初被称为后魏。
类似的还有宇文氏建立的周,一开始被称为后周。
高阳建立的齐,为了与萧道成之齐划分,而被称为北齐。
但在北宋以后,由于历史上的割据政权实在太多了,又通常用后来冠名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
便就另外发明了北魏、北周、西凉之类的称呼。
所以在古代,对于朝代的说法也是多样而并不统一的。
比如范叶所著的后汉书,其实是把东汉西汉按时间顺序分为了前汉和后汉,按照我们如今的叫法,这后汉书应该称为东汉书。
而处在宋朝时期的人们,也不会认为自己所处的是北宋亦或是南宋,而是后人根据两宋都城地址的南北所称呼。
所以关于朝代的不同称谓,其实是在后世编写史书时,为了加以区分而出现的。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所有对古代朝代的冠名标准,其实都是根据清代以及民国以后时期的史学家所著史书的统一称呼。
并且按此编写了历史教材,供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