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古代皇帝里头,要论写对联的文采,朱元璋竟然能拔得头筹

2023-03-19 11:43:03
A+ A-

过年贴春联这个习俗,最早始于五代十国时期。但明确规定"春联"这个专有名词,并且使其发扬光大的,那还要数朱元璋了。

朱元璋出生穷苦人家,按他自己说的是"出身布衣",从小就没读过书。他不像那些饱学之士,自小都是念"四书五经"过来的,而朱元璋只当过几天和尚,念了几本《大悲咒》一类的经书而已。


(资料图)

但这并不影响他附庸风雅。当皇帝后他也想提高一下自己的文化素养,让那些翰林院的那些老朽们给他讲儒家经典。

没学几天,就觉得自己已是满肚子学问,要找机会"抖搂抖搂",不然会给憋爆炸的。

如何抖搂才学呢?写诗吧,句子太长,平仄也不好把握;写词呢?长短句比较随意一点,但他又把握不住里头的韵律节奏。

看来看去,还是对联最好了。它短小精悍,只有两句的表达,相对容易一点,于是他就喜欢上了写对子。

你还别说,无愧于人家能当上皇帝,悟性就是比一般人强。你看他赐给大学士陶安的对联: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赐给中山王徐达一副对联: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是不是还有些意境?

既然喜欢对联那春联也属于对联的一种,自然也在朱皇帝的特长范围内。况且春联是春节喜庆的日子写的,更能激发写手的兴趣了。

后来他老人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并且写的非常投入。

其实说白了,朱元璋写的对联水平并不怎么样。但什么东西一沾皇家,那自然是身价百倍,皇上的御笔谁敢说个不字?

就像现在的名人,钢笔字都写不顺畅,还到处用毛笔题字留念;领导本来是公鸭嗓子,但偏偏要飙歌一曲--别管他们的水准怎样,肯定是一片喝彩之声。

朱元璋的御笔一露,自然充满的是阿谀奉承之声。

听到大臣们的赞扬,朱元璋的兴致更高了,不光自己写,而且鼓励大臣也要写。不光朝中大臣要把它发扬光大,还要让它走进千家万户。

基于这样的考虑,有一年快过春节时,皇上的圣旨下来了: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簪云楼杂话》明·陈云瞻)

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春联"这个专有名词。并且规定,全国上下上至公卿各级官员,下至黎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在除夕贴上春联,而且皇上会亲自审查贴春联的情况。

不光要求大家写,还规定了用纸的颜色,因为民俗以红色为喜庆色,所以规定春联要写在朱砂纸上,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象征着朱家江山万年长盛不衰,字则以黑色的墨来题写。

本来只是一个民间习俗,现在列入朝廷的行政命令,谁敢不从?

朱元璋当政时期比较讲究执行力的问题。通知下达后,不光是贯彻实施了,而且实施得还很彻底。朝廷把命令转达到各行省,行省又层层下转,一直到府、州、县,要求每家每户都要贴对联。

责任编辑:bH_0777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