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多贤后,所以一般来说,明朝皇帝是不会废后的。在明宣宗朱瞻基之前,明朝没有一位废后,而他却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就是废掉了自己的贤后胡氏。胡皇后贤德,且无过错,朱瞻基为何坚持废后呢?
(资料图)
第一、祖辈插手的婚姻
胡皇后与朱瞻基的宠妃孙氏,是同时被册封的,当时胡善祥为皇太孙妃,而孙氏为皇太孙嫔。朱瞻基与孙氏感情深厚,一直想娶她为正妃,可是朱棣以及朱瞻基生母张氏都不同意。
朱瞻基与胡善祥没有感情,加上祖父强行插手婚事,这让朱瞻基起了叛逆心理,废掉胡皇后,就成为他发泄不满的一个点。
不过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瞻基贵为皇孙,本就无权做主自己的婚事。就好比朱棣与徐皇后的婚事,就是由朱元璋定的,可二人仍然十分恩爱,徐皇后也成为贤后的典范。
只可惜朱瞻基率先看中的是孙氏,心里再也装不下其他人。如果没有孙氏的话,我想朱瞻基迟早也会接受胡善祥,毕竟她的确是位贤德的女子,有足够的资格母仪天下。朱棣的眼光没有错,只是胡善祥没有走进朱瞻基的心。
第二、孙氏生下长子
胡皇后虽然贤德,可是她没有儿子,只生了两个公主。皇后是否贤德,对于国家来说固然重要,然而皇后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为皇帝开枝散叶。特别是明朝这样一个“立嫡不立贤”的朝代,皇后能否生下嫡子,显得尤为重要。
前面我们说了,在朱瞻基之前,明朝还没有废后,那是因为之前的皇后不仅贤德,并且她们都生下了嫡子。
朱元璋的马皇后,生下了朱标、朱樉、朱棡。朱棣和朱橚的生母存疑,有说法是马皇后所生,但经过后世学者研究,朱棣、朱橚为马皇后所生的几率不大。其中嫡长子朱标,一开始就是吴王世子,朱元璋称帝后,就被封为皇太子。
后来朱棣篡位,册立嫡妻徐氏为皇后,徐皇后生下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子。朱高炽一开始为燕王世子,朱棣登基后,被封为皇太子。
朱高炽的皇后张氏,生下了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三兄弟。其中嫡长子朱瞻基,在永乐九年,就被朱棣册立为皇太孙,朱高炽即位后,他名正言顺被封为皇太子。
可是到了朱瞻基这里,嫡妻胡皇后却没有生下儿子,这就导致明宣宗没有嫡子,也就打破了“立嫡”的传统。而孙氏却为其生下长子朱祁镇,所以朱瞻基只能将孙氏扶正,这样朱祁镇便成为嫡子,就能维护祖宗定下的规矩了。
第三、朱瞻基宠爱孙氏
孙氏长相貌美,十岁左右就进入宫中,与朱瞻基是朝夕相处,故而培养了很深的感情。朱瞻基一心想娶她为正妃,奈何祖父插手,导致愿望落空。直到他正式即位,成为一国之君,便没人能够阻止他偏爱孙氏了。
因此,朱瞻基早就铁了心废后,只是胡皇后无过,他找不到借口罢了。当孙氏生下朱祁镇,他就知道机会来了,可是又不想背负骂名,于是只好去请胡皇后主动逊位。胡皇后既然明事理,自然不会揪住不放,便成全了丈夫。
这样一来,朱瞻基既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又不会背负废后的骂名,还保证了朱祁镇的嫡子之位。
或许有人会说,胡皇后实在太命苦了,好端端就被皇帝废掉了。其实在我看来,对于胡善祥来说,这样反而更好。为何这样说呢?试想一下,如果朱瞻基不废后,将来朱祁镇即位后,胡皇后的处境会如何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看。
朱祁镇的原配钱皇后,与胡皇后一样没有诞下皇子,可是朱祁镇认为妻子情深义重,即使钱皇后后来又瘸又瞎,群臣都建议废后,他也始终没有同意。钱皇后的后位是保住了,可晚年生活过得并不好。
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是贵妃周氏所生,朱见深即位后,对生母十分孝顺,但对于嫡母钱皇后很是苛刻。朱祁镇曾留下遗言,将来钱皇后去世要与他合葬。可等到钱皇后真的去世,周太后却说什么都不肯同意,将其与朱祁镇合葬。
朱见深自然站在生母一边,也想生母能够与父亲合葬,然而群臣认为该尊重先帝遗愿,于是请求将钱皇后葬入裕陵。朱见深不好违逆父亲遗愿,只能同意此事。然而在生母周太后的指使下,钱皇后最终并未顺利与朱祁镇合葬。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想象,如果朱瞻基没有废掉胡皇后,将来朱祁镇即位,他是否会苛待嫡母呢?孙氏作为他的生母,并且也是有手段的女人,她会不会与后来的周氏一样,想尽办法对付胡善祥呢?
所以我认为,对于胡善祥来说,被废掉反而更好,这样便能置身事外了。再说朱瞻基的母亲张氏,原本就喜欢胡善祥,她被废以后,张太后对其十分关照。所以她被废后的生活,过得也很好。就在张太后去世的第二年,胡善祥也去世了,最终被葬在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