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意为“大河之北”,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用来指代黄河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区域。现在的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其北部山区又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分界线。又因为其环绕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河北省的建置向来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
(资料图)
▲河北地形十分多样,不仅包括南部平原,还有北部的山地,北部山区自古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分界线
然而有意思的是,河北省会的变迁,自近代以来却十分频繁。从1913年到1968年石家庄最终被定为省会之前,除开抗战流亡期间,河北省会更换达11次之多。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的历史却并不悠久,自1968年以来,至今也才半个世纪。事实上,自清代以来,多个城市都有过担当河北省会的经历。大名、真定、河间、保定、天津、北京、石家庄,不断来回迁转,省会更换之频繁,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也是罕见的。
那么,为什么河北的省会如此“难产”呢?
▲现代的河北省地图
一、从大名到保定
明代朱棣靖难成功后,为了巩固自己统治而将首都从南京迁至北京,而以北京为中心的周边府州县,也随即由明代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并改称“北直隶”。但明代后期为了方便管理北直隶以及应对后金的侵犯,初步设置了以保定为中心的保定总督。
▲明代华北地区图
清朝定鼎中原后,把明朝北京所在的“北直隶”改称“直隶”,仍由中央直辖,并在当地设置了多个巡抚、总督管理。然而清代早期的直隶地方,其督抚辖区时常变化,因此并没有形成固定的驻地。如果把直隶督抚的设立视作是河北建省之始的话,那大名无疑是河北省的第一个省会。
早期的直隶总督之所以驻大名,是因为该总督是由“直隶河南山东总督”改设而来。清朝刚入关时,其统治腹地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并不太平,“盗贼日炽、商贾不前、耕桑失时”。
为了巩固自己核心统治区域,清廷以位居直隶、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处的大名为中心,设置了三省总督。不过这个总督临时差遣性质十分浓厚,因此当局势稳定下来后,也随之遭到了裁撤。
尽管大名的地理位置在河南、山东、直隶三省交界,但对清代直隶省来说太过偏南,相比之下,居于直隶省中心地带的保定府,其地理优势自然要比大名更加优渥。金元以来,中国的政治中心逐步转移到北京后,保定也从一个寻常边陲军镇成为了拱卫京畿重地的战略要地。另一方面,清代的直隶督抚也承担着管理京师顺天府的职能。考虑到这些,保定最终成为省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名(现邯郸市大名县)地处三省交界处
直到康熙八年(1669年),保定才成为稳定的直隶总督和直隶巡抚的驻地。清代中期,清廷不但正式将直隶巡抚和直隶总督合并,而且还在直隶设置了布政司和按察司等其他省级行政机构,这些省级结构也基本跟随直隶督抚在保定办公。
然而,随着清代中后期京杭大运河的逐渐淤塞,以及鸦片战争以来对外贸易的日益重要,中国逐渐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作为大运河和海河两大河流的交汇点,同时也是北方重要出海口的天津,也被外国人所注意到。作为直隶省会的保定第一次受到了其他城市的挑战。
▲在清代,天津已是南方漕粮以及境外货物的进入北京的重要中转站。欧洲画师笔下16世纪的天津水运
二、天津的崛起
1860年中英签订《北京条约》后,清政府被迫开辟毗邻北京的天津作为通商口岸。清廷委派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负责处理天津的外交、通商以及海防等事宜。为了方便,清廷也特允许直隶总督在天津另建衙署办事。每年天津河港封冻后,直隶总督便回保定,待到来年春暖解冻后,再回天津办公。天津,逐渐成长为直隶省的第二省会。
▲ 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大学—北洋大学就是于1895年在天津创办的
开埠后的天津,成功将传统的华北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建立起经济联系,进出口贸易也因此变得日益繁盛,随着西方列强势力逐步渗入天津并建立租界,天津自然成为了中国“向西方学习”最早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