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之死,像极了如今社会中的一类人:才华出众、业务能力强,但却性格孤傲、不懂“人际关系学”;在失去了能够用其所长、容其之短的领导后,不幸沦为了一个被排挤、废掉的异类。当然,环境是一方面的原因,其自身也有责任。
在伯乐刘备安排的岗位上,魏延只展现出优点、没暴露出缺点
(资料图)
正史中的魏延,早年经历并没有那么曲折。他一出场,就是作为嫡系参与了刘备人生中的最关键行动:夺取益州,“以部曲随先主入蜀”,随后因屡立战功被封为牙门将军。
“牙门将军”一职由刘备创建,虽属于杂号将军,但其要求并不简单:常伴主公左右保护其安全,必须绝对忠诚;外出打仗时,带领亲兵跟随主公,不能要能打,还得头脑清醒、能够出谋划策。简而言之,必须文武双全。因此,翻遍整本《三国志》,只有赵云和魏延担任过这一职务。
看一位员工是不是领导的亲信,得看他被安排的岗位有多重要(比如说大多数公司的财务都是领导的自己人)。汉中对于巴蜀,就像人的嘴唇对于牙齿;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可以跟荆州相提并论。因此,当刘备物色汉中主将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将会是最早陪着刘备创业、忠诚\能力都合格的张飞,毕竟黄忠年事已高、马超是半道而来的降将、堪称完人的赵云必须留在刘备身边。
但最终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的,却是魏延,以至于“一军尽惊”。为了让这位爱将出出风头,顺便打压下那些心里不服的部下,在一次全体大会上,刘备刻意让魏延讲讲他的为政方案。“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个表态,不仅让刘备非常满意(也许俩人早已商量过),众人也为之振奋。
随后魏延在汉中的表现,证明了他绝不是吹牛。他镇守汉川15年,没有放过一个曹兵进入自己的辖区;诸葛亮主政前期,魏延曾帅前锋深入羌地,击破魏军大将费瑶、郭淮,一时间威名远播。毕竟在那个时候的所有蜀汉统帅中,能够在进攻战中独当一面战胜曹军的,真的极为稀有。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刘备手下,魏延并没有暴露出自身的缺点,反而把自己的忠诚、勇猛、军事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他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大展拳脚,更获得了成长的机会。
这就是优秀领导的作用:不仅能用人所长、限人所短,而且能够镇住形色各异的手下、消除内耗,把大家团结在自己的目标之下,安安心心做个打工人。
在诸葛亮时期,魏延的缺点被无限放大,最终成了蜀汉职场的牺牲品
刘备死后,原有老将逐渐凋零,蜀汉军事领域中,能够独当一面的前两号人物,其一是诸葛亮,其二就是魏延,但两人间的理念相差实在太悬殊。
魏延长期拼杀在第一线,军事才华经历过实战的淬炼,对自己勇猛而又兼具谋略的指挥风格颇为自信;而诸葛亮则是“一生唯谨慎”,凡事谋定而后动,布局稳健、作风保守,何况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本性上就不喜欢魏延的风格。
因此,两人的理念冲突日渐凸显,“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但即使如此,对于德高望重、朝野钦佩的诸葛亮,魏延还不至于有太出格的言行;而诸葛亮虽然不喜欢魏延的作风,但他为人公正、对事不对人,仍能容忍这样的“个性同僚”跟自己共事。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是诸葛亮。
随着元老逐渐逝去,魏延成了蜀汉阵营中资格最老、战功最显赫的军事人才;加上他性格孤傲、自视甚高,平日里丝毫不掩饰自己的信心与优越感,估计没少怼其他人。但一来他比较强势,二来确实有水平,大家都尽量对其忍让,只有杨仪从来都跟他针锋相对,两人关系越来越僵,逐渐势同水火。
杨仪是襄阳人,是标准的荆州派,曾经担任关羽的功曹,其后奉命进入蜀地跟随刘备;刘备自立汉中王后,杨仪被提拔为尚书,其资格、地位不言而喻。
杨义确实很有才干,他作为长史跟随诸葛亮出征期间,处理后勤、制度等事务得心应手、完美无瑕,因此诸葛亮非常欣赏他的才干。
但跟魏延一样,有才华的人往往脾气挺大,当初杨仪在尚书的岗位上就跟尚书令刘巴关系闹得很僵,被刘备及时调整。
但在用人方面,诸葛亮不具备刘备那样的能力,更可况他的身份也不足以镇抚魏延这种元老。所以就出现了“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这种尴尬而又无奈的局面。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还能大致维持局面;在他死后,这一内耗的恶果就瞬间爆发出来。
首先,诸葛亮临终前的会议,竟然故意把魏延排除在外:“密与长史杨仪......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
随后,诸葛亮死后,早已不埋怨有军事风格的魏延执意北伐,但费祎、杨仪、姜维等人都拥护诸葛亮安排的方案,一意孤行的魏延把自己逼成了少数派;
得知自己的计划不被接受,恼羞成怒的魏延竟然做出了抢先南下、沿路烧毁栈道的不理智举动。他以为这样能让杨仪陷入麻烦,却不知得罪的是全体蜀汉将士。
因此,当魏延、杨仪纷纷上书朝廷、控诉对方谋反时,蒋琬、董允等人都站在杨仪这边。相比他的父亲,刘禅显然不具备协调双方关系的能力,只好牺牲了大部分人排斥的魏延。
眼见成为孤家寡人的魏延,随后做出了更加过激的举动:试图袭杀杨仪。这种毫无意义、纯粹为了发泄的举动,成功坐实了自己“谋反”的罪名。
纵观魏延整个职业生涯的表现,他称得上一名文武双全的顶级军事人才,在前期的艰苦创业期,他战功赫赫、威震汉中,其综合素质甚至在关羽之上。但这种杰出表现有个前提:得存在刘备这样的明主,能用其所长,淡化、压制其火爆的性格,协调他与其他同僚的关系。
而在刘备死后,蜀汉第一代的名将们也逐渐凋零,魏延原本应该被视为蜀汉的军事顶梁柱,朝廷应该容忍他的缺点、充分发挥其军事才华。但可惜的是,一方面,魏延太过于跋扈、自视甚高;另一方面,刘禅、诸葛亮都不具备刘备那样的御人能力。最终,存在性格缺陷的魏延,逐渐被蜀汉朝廷视为异类,在同僚们的共同排挤下走向了绝路。
性格决定命运,职场如战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们既叹息魏延的不幸,也应当汲取他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