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明初定都应天,经济军事中心都在东南,可是北元威胁还在,边疆不稳,一直是他的心病,最后他分析历史经验,建立诸王分封藩国,镇守边疆。
一、分封诸王的历史原因
(相关资料图)
1.定都南京后,北元威胁仍然较大,急需军事力量长期驻守
元帝虽北走沙漠,仍然是蒙古大汗,长城以外便是蒙古人的势力,如不在险要处屯驻重兵,则铁骑奔驰,黄河以北便不可守,蒙古时刻有南下恢复的企图。
2.朱元璋想建立藩国制来控边,防止武将做大
朱元璋觉得秦汉唐宋之亡,没有强大的藩国支持藩卫,是衰亡原因之一。可是周代封建藩国,又闹得枝强干弱,威令不行。这两个制度的折中办法是西汉初期的那国制,一面立郡县,设官分治,集大权于朝廷,另一面又置藩国,封建子弟,使为皇家捍御,防止武将做大叛乱。
二、分封诸王拱卫大明江山
分封诸王的制度,决定于洪武二年四月初编《皇明祖训》的时候。诸王成年及定鼎京师之后,第二子秦王建国西安,三子晋王建国太原:十三年,四子燕王建国北平,分王在沿长城的国防前线。十四年五子周王建国开封,六子楚王出藩武昌;十五年七子齐王建国青州;十八年潭王到长沙,鲁王在兖州。以后其他幼王逐一成年,先后就国,星罗棋布,分驻在全国各军略要地。
三、诸王分封藩国的作用
就军事形势而论,诸王国的建立分作第一线和第二线,或者说是前方和后方,第一线诸王的任务在防止蒙古入侵,凭借天然险要,建立军事据点,有塞王之称。后方诸名城则开封有周王,武昌有楚王,青州有齐王,长沙有潭王,兖州有鲁王,成都有蜀王,荆州有湘王等国。
四、诸王的兵力设置和调动权限
诸王在其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亲王的冕服车旗仅下皇帝一等,公侯大臣见王要俯首拜谒,不许钧礼。地位虽然极高极贵,却没有土地,更没有人民,不能干预民政,王府以外,便归朝廷所任命的各级官吏统治。每年有一万石的俸米和其他赏赐。
唯一的特权是军权。每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有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的到万九千人。塞王的兵力尤其雄厚,如宁王所部至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骁勇善战。但是守镇兵的调发,除御宝文书外,并须得王令旨方得发兵。“凡朝廷调兵,须有御宝文书与王令,并有御宝文书与守镇官。守镇官既得御宝文书,又得王令旨,方许发兵。无王令旨,不得发兵。”
这规定使亲王成为地方守军的监视人,是皇帝在地方的军权代表。平时以护卫军监督地方守军,单独可以应变,战时指挥两军,军权付托给亲生儿子,可以高枕无忧了。
曾哥说:
以亲王守边,专决军务,内地各大都会,也以皇子出镇,星罗棋布,尽屏藩皇室、翼卫朝廷的任务。可以说这个设计在明初有一定合理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是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它的危害性,而且来得这么快。他最喜爱的皇太孙朱允炆就成了藩王制度的直接受害者,被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夺下了皇位,朱棣为了防止其他藩王坐大,又削减了藩王的兵权,从此以后藩王无军权、无参政权,整天无所事事,到明末人数急剧增大,甚至让明朝的财政赤字逐年增加,养出了上万无所事事的皇家子弟,最终拖垮了明朝。
曾哥出品,必属精品
如果喜欢,敬请关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