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姜伯约遗言(刘克庄)
【资料图】
事或难遥度,人殊未易知。谁云卧龙死,复有一姜维。
蜀汉与曹魏之间天然对立。蜀汉以匡扶汉室为立国的政治旗号,而曹魏利用禅代的方式继承东汉的政权,以正统自居。所以蜀汉从头到尾,哪怕在后期反战派声音非常大的阶段,也频繁地向曹魏发动北伐。这些北伐当然是失败居多,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姜维发动的一次失败的北伐--"麹山之役"。
窘迫的姜维,所领不过万人
"麹山之役"是一次比较小的战役,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只局限于曹魏和蜀汉两个政权,没有东吴什么事情。首先说说蜀汉当时的环境。"麹山之役"发生的时间是蜀汉延熙十二年(即公元249年),这个时候大司马录尚书事的蒋琬已经去世,蜀汉的新的执政者是费祎。费祎是很有名的鸽派,他执政期间没有主动发动过什么大规模的北伐的军事活动,并且压制姜维的北伐意向。总而言之,费祎是蜀汉历任执政者中的异类,他一门心思花在保境安民上,对于北伐持有否定态度,不愿意立什么太大的功劳,更不愿意背战败的黑锅。
《汉晋春秋》:"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
但是蜀汉的立国之本毕竟是消灭曹魏,重新光复汉室。所以费祎也没压制得太死,给姜维一万人的限定。这样一来蜀汉还是能够向曹魏发动北伐,但是规模相对之前来说非常小,不用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影响经济生产;如果失败的话,战损也在承受范围之内。姜维也没有办法,只能依靠这一万军队,再加上一些少数民族的力量,进行成功率极低的北伐。所以说"麹山之役"中的蜀汉军队最高应该只有一万人左右。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曹魏剧变,夏侯霸降蜀汉
在蜀汉休养生息的时候,曹魏这边发生了剧变。曹爽与司马懿争权,司马懿在蛰伏了一段时间之后,趁着曹爽兄弟和小皇帝曹芳去拜谒高平陵的时候,发动兵变控制洛阳,干掉了曹爽。曹爽在排挤司马懿的时候,组织了很多名士和老乡为党羽,其中就有夏侯玄。夏侯玄的分量比较重,司马懿没有处死他,不过也夺取了他的兵权(当时夏侯玄都督雍、凉军事),用郭淮来代替,把夏侯玄征入朝中当一个没什么实际权力的负责礼仪的大鸿胪。
"麹山之役"的过程,着实有些乏善可陈,没有发生过什么太大规模的战斗。你想想,姜维拢共就一万人,一分钱掰两半花,又不敢消耗太多,如果造成太大的伤亡那么北伐的事业更会受到节制了。所以姜维也是尽量避免和曹魏的主力部队发生较大的碰撞。不过即便如此,曹魏这边的处理还是很精彩的,很值得一提。
姜维进攻陇右,进军到陇西郡临洮,在临洮以东的翅上的麴山上修筑城坞,让牙门将李歆和句安率军驻守,作为抵抗、牵制曹魏军队的一个钉子。自己则联合一些少数民族进攻陇右的各个郡县。这也是姜维用过的老办法了。上一次北伐接应少数民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的时候,就是让廖化筑城抵挡郭淮,姜维向西接应治无戴,也获得了成功。
《三国志·魏书·陈群传》附列《陈泰传》:"蜀大将军姜维率众依麹山筑二城,使牙门将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质任等寇偪诸郡。"
姜维上一次的北伐是成功了的,完成接应治无戴的任务,自己和廖化也成功脱身。不过这次胜利是基于郭淮头铁非要进攻廖化的基础上。虽然在《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中写得像郭淮获得了胜利似的,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这回雍州刺史陈泰提出了一个建议,咱们不打麴山上的城坞,只是将它们围起来,切断它们的后勤线和水源,避免直接发生冲突。由于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处于山地之间,蜀汉救援这里也比较困难。等到城坞内的蜀军山穷水尽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地拿下它们。这回郭淮不头铁了,同意了这个计划,令陈泰、徐质(新的征蜀护军)、邓艾将麴山上的城坞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