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的大量部署,对亚太地区美军基地和航母的威胁越来越大,这使得美国的智库们寝食难安,挖空心思的寻找各种破解之法,舰载中程弹道导弹就是其中一个方案。该方案具体是将射程22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及其发射车部署在“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运输舰的直升机起降甲板上,发射时通过一个倾斜导流板将尾焰向旁边排放,将尾焰高温对甲板的危害降至最低。
(资料图片)
美“舰载中导”假想图,发射车的实际尺寸应该大得多
“圣安东尼奥”级是美国新一代多用途两栖船坞登陆/运输舰,于2006年开始服役,长208.5米,宽31.9米,吃水7米,满载排水量25000吨,在吨位、功能和服役时间上都与我国的071型船坞登陆舰非常接近,后者舰长210米,宽28米,最大排水量约25000吨,首舰“昆仑山”号于2007年正式服役。
但“圣安东尼奥”级的隐身性能要出色得多,采用了我军只在055大驱上才有的隐形桅杆,它把SPS-48E对空搜索雷达在内的各种传感器集成在了频率选择材料制成的塔状外罩内。不仅如此,“圣安东尼奥”级还采用双舰岛设计,前船岛整合了舰桥、前桅杆和1号烟囱等结构,后船岛整合了机库和后部烟囱,且两座舰岛之间的设备也由两侧舷墙遮挡。通过双隐形舰岛和其它隐形措施,“圣安东尼奥”级的信号特征比伯克驱逐舰还要小,尽管前者的吨位是后者的3倍以上。
“圣安东尼奥”级的飞行甲板比较宽广,能够同时起降4架CH46“海上骑士”或CH53E“超种马”直升机,或是同时起降2架MV-22B“鱼鹰”倾转旋翼机,必要时还可让AV-8B等STOVL战斗机降落。但中程弹道导弹发射车毕竟不同于这些经过专门改装的舰载机,只能简易部署在飞行甲板上,能否被机库或车库容纳还是一个未知数。
但美国要发展舰载中导,光有平台还不够,还得扫除一个重要障碍,那就是《中导条约》。在近几十年的历次对外战争中,美军之所以用战斧式巡航导弹而不是中程弹道导弹作为主要远程打击手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导条约》的限制。《中导条约》全称《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该条约于1987年12月签署,1988年开始生效。条约规定两国将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500-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并销毁射程1000-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其继承者,继续履行条约义务。但美国已经于2019年8月2日宣布单方面退出了《中导条约》,这就为其部署舰载中程弹道导弹扫清了道路。由此可见,美国对《中导条约》的破坏是处心积虑且蓄谋已久的。
美军发展舰载中导很眀显是为了对付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和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的,因为前者的再入速度可达10马赫,美军航母编队的标准3防空导弹难以拦截,后者的速度稍低,却可以进行大过载高超音速机动,飞行轨迹难以预测,美军亚太基地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也拦截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可靠对付东风21D和东风17的办法,就是在它们发射之前将导弹及其发射车一并摧毁。已经下马的X47B舰载无人攻击机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但显然舰载中导对我们的威胁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战斧、AGM158之类的亚音速巡航导弹,中程弹道导弹的速度要快得多,因为弹道导弹先由助推火箭把弹头送到一定高度,然后释放弹头让它做自由落体运动,在重力加速度的帮助下,中程弹道导弹的末端速度可达十几个马赫,就像坠落地球的流星一样,其突防能力和威力非巡航导弹可比。不过,也可能存在这样一种侥幸的想法,那就是美军可能无法发现和跟踪快速机动的东风21D和东风17发射车,特别是在经过伪装的情况下,但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我们不能低估美军的侦察能力和信息战实力,毕竟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况且“圣安东尼奥”级有着非常出色的隐形设计,搜索跟踪这种信号特征较小的目标对反舰弹道导弹的目标指示体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东风26射程已经达到4500公里的情况下,战时舰载中导的发射平台很难接近中国大陆到其射程以内,但美国还有很多可供改装的大型海上平台,甚至不排除其在航母甲板上部署射程5000公里的弹道导弹或高超音速导弹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美军的“舰载中导”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未来我军面对的不仅是AGM158之类超低空突防的隐形巡航导弹,还有舰载中导乃至舰载高超音速导弹这样速度快、威力大,能对东风21D、东风17的发射车都构成威胁的目标,我国的陆基/海基中段反导能力急待针对性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