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一部很精彩的三国电视剧叫做《大军师司马懿》,还分别出了《军师联盟》、《虎啸龙吟》这二部曲。
01导入
剧中的主角司马懿,在网友口中,那当然是一个十分有争议性的人物。而大家争议的点,不外乎是他“是忠是奸”,这边效忠的对象当然就不是汉朝,而是司马懿服务最久的曹魏集团。
(资料图)
另一个喜欢讨论的点,则包括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带兵能力,到底谁低谁高。
这部电视剧之所以精彩,得感谢负责编剧的常江老师,他相当厉害,几乎是完美的做到了从历史里寻找戏剧空间,因此能够带领大家,跳出传统的人物能力上面的高低比较,进入人性最深处,去思考那些艰难的人性抉择。
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案例,莫过于《虎啸龙吟》中空城计那一场戏。
编剧让司马懿面对空空如也的空城选择退兵,有了全新的意义,也让很多早就对三国故事滚瓜烂熟的观众们眼睛一亮。
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在故事里、在现实中,司马懿到底有没有可能是故意选择不打败诸葛亮。
02剧情提要
有些读者可能还没看过这部剧,我这边简单做个提要。
空城计的情节大家都不陌生,是《三国演义》的虚构故事。故事发生在诸葛亮第1次北伐时,爱将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忙着擦屁股,就带着几千名士兵到西城搬运粮草。
而司马懿则亲自率领了15万大军,直奔西城而来,面对双方悬殊的兵力差距,诸葛亮选择在西城的城楼之上焚香抚琴,以有恃无恐的姿态,来面对司马懿。
在小说里面,司马懿落下一句: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天大开城门,必有埋伏,然后就退兵了!
对于小说里的这样安排,其实有不少读者是不满意的。司马懿唉,大军师唉!又不是第一天行军打仗,有可能这么马虎吗?对于蜀汉军队大概有多少兵力,怎么会不知道?
那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03司马懿在怕什么
你要说司马懿只是被诸葛亮一生谨慎的威名所震慑,这个脑洞实在开得太大!所以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大家交代。
剧本是这样演的,西城城楼下,司马懿从诸葛亮的琴声里面,听见了这座城是空的,他只要带兵走进去就能拿下城池,甚至击败蜀汉第一人诸葛亮,得到人生到此为止最大的成就。
然而诸葛亮的心思,似乎是透过琴音传了过来,他警告司马懿:你可以进城,但是进来之后呢?回到朝廷叙功,你就是大魏第一人了。听过功高震主、鸟尽弓藏吗?你或许不在意自己,但是你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的下场,又会如何?
一瞬间,司马懿就像是被雷击到一样,下一秒,他就传令退兵。司马昭在旁边问父亲大人,为何要撤军?司马懿不敢答话,他心里想着:我……我怕失去你们。杀了诸葛亮,我们司马家就完了!
而这一场戏,其实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结尾,那就是在幻境当中,司马懿年轻的自己和年老的自己有一场对话,只是这个对话内容跟本次主题距离较远,所以只好忍痛打住。
回到正题,在虚构故事里、在现实中,司马懿有没有可能做出上面这一种故意战败的选择呢?
04反高潮
先来看看虚构的部分,其实电视剧的剧本会这样子编,是有它的理由的,理由主要有三点。
第一,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历史上真正有对决的记录,实在是太少了,虽然大家都知道空城计是假的,但是适度加入《三国演义》的桥段,可以提升剧本的精彩性;
第二,借由司马懿与诸葛亮在幻境中的对话,有助于将这个角色的生命层次,提升到和诸葛亮相等的那种高度,有种孔子和弟子闲聊,大家为什么不说说自己志向的那种味道;
第三,这样的安排,能够创造出类似于现代编剧理论当中的“反高潮”效果。通常用在发生冲突的场合,观众会去期待一种普遍性的结局。
例如,空城计这个桥段,过去的三国历史剧,多半还是照着演义的情节发展,突然有一部剧打破常规,观众的期待一旦落空,就会产生惊讶、失望,但是经过推敲之后发现,好像说服我了,进而产生回甘的效果,余韵无穷。
当然,这种做法其实很挑战编剧的人生经验,你不能够毫无顾忌地跳跃发展,或者是作出看不出意义的神转折。
05司马懿真会故意战败吗
那么,事实上的司马懿,有没有可能有编剧假设的这种心思呢?我认为,尽管空城计是假的,但是编剧的逻辑是通的,因为他找到了历史上的空白之处。
简单说,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地方,要怎么想是你的自由,我们说的不是绝对的真相,而仅仅是可能的想象。
司马懿这个人,你如果单看史料,他毕生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流露出要篡位的心思。最接近的一个事件,很可能是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和非宗亲派的政治伙伴联手,诛杀了大将军曹爽。
但是在我的理解中,司马懿的动机,很可能只是政治斗争,而非篡位行动。结果,一路斗争、斗争,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强。
这跟诸葛亮的情况有一点像,诸葛亮原本的职业定位也不是带兵打仗,刘备死后他开始带兵,打着打着就发现,哎,其实这也不难嘛,我好像略懂略懂。
这么说的原因是,即使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并没有掌握大权。当时魏国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权臣,在网络上知名度不算高,一个叫刘放,一个叫孙资。
两人当时一个是中书监,一个是中书令,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担任国家天子(或者说实质领导人)跟行政体系之间,连接彼此的最重要桥梁。
这种人才其实非常难得,因为他们可以用一些台面下的方式,敲定国家的大小事。这两人服务曹魏政权三十几年,掌握了皇室宗亲的很多大小机密。甚至可以说,他们拥有左右魏明帝曹叡遗嘱的影响力,而司马懿才是被左右的那一个人。
06尾声
到这里,相信大家会发现,魏国末年国内是派系林立,虽然司马懿跟这两人走得比较近,但其实彼此之间也有一些利益上的矛盾。
司马懿早年在曹操时代,只是很单纯的文臣兼任陪公子读书的家教老师,曹丕很崇拜这一位功课优秀的大哥哥,等到自己即位之后,也信赖有加。甚至过世前,还指定司马懿要当顾命大臣。
可是你会发现,曹丕的儿子曹叡,对司马懿就没有那么信赖。父子不同调的原因是,曹丕跟曹家宗亲的关系没有那么好,但是曹叡则很希望可以重振宗亲会的荣耀,于是司马懿就被冷落了。
前面提到的两人刘放、孙资 大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觉得可以拉拢司马懿。可是在他们眼中,恐怕也只是把司马懿当成一个容易操弄、徒有虚名的老臣吧。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忙着政治斗争保护自己的家族,过了两年就过世了。
而在政变爆发之前,司马懿也一直都不算是曹魏阵营当中,最红的那一个政治明星,都能够保持自己处于一个亚军或者是季军的状态。
这是司马懿有意为之,还是真的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堂堂二公子跟别人斗争只是正当防卫,一不小心就帮儿孙未来篡位铺了一条康庄大道。
在那个虚构的时空里面,司马懿为了想让家族发展而进入曹魏集团,殊不知爬得越高越难脱身,权力就像是一条毒蛇,你不用野心去喂食它,总有一天会反噬主人。
古龙先生有句名句,我觉得很适合用来给本文结尾。司马仲达或许曾站在西城前面叹息,一个人到了江湖,有时做很多事都是身不由己的,打仗也一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