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千古疑案,周昭王为何南巡不返?

2023-01-05 19:47:38
A+ A-

周昭王时期西周开始走向衰落。西周经过成康之治的休养生息,文治武功,国力已达鼎盛。公元前996年,周康王仙逝,其子姬瑕即位,史称周昭王。

这个周昭王啊,你要说做为那还是有的,这个人本也不弱。还是那句话,历史的潮流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时而逆流,时而顺流。成康年间那是赶上了顺流,想不成功都不行,而周昭王呢?就是碰上了逆流,纵有七十二般变化,也难成事。

周昭王姬瑕‍‍‍‍‍‍‍


【资料图】

首先咱们先说说唯心一点的现象。周昭王14年(公元前982年)夏,在西周都城镐京,出现了一些在当时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河、井、泉、池的水位普遍上涨,尤其是井中的水都溢出井外。紧接着便是地动山摇,山川大地全都是剧烈晃动。太阳居然不见了,夜里弥漫着青红色的光芒。

在咱们现代人看来,这是地震了无疑。可是在那个时代百姓的普遍看法这便是天象异常,是当政者“王道缺微”的表现。没想到,到了这年秋天,周昭王又干了一件实实在在“王道缺微”的事让大家相互印证。

鲁国发生了“未经允许”的篡位行为。但是鲁侯之弟姬沸杀死兄长鲁幽公姬宰夺取侯位,自称魏公。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周昭王竟听之任之,既不发兵征讨,也不兴师问罪,致使天下恃强凌弱的现象屡屡发生,朝纲由此偏斜。当时的鲁国诸侯姬宰(这名字现在看来也不吉利)被自己的弟弟姬沸给杀了,姬沸自称魏公。

循例这种情况是要周天子出面“平叛”的,手刃以下犯上者之后,再把大宗的血脉扶植起来。谁也没想到,周昭王就跟没事人一样,压根儿就没管这事。造成后来持强凌弱的情况屡屡发生,于是“王道缺微”的喊声再次甚嚣尘上。

不过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只说不好的。周昭王也干了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

昭王姬瑕还是很能打的

比如说周昭王的东征(这个不是周公东征)。当时东部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江苏、安徽一带的方国诸如徐夷、淮夷等经常对周王室“叫板”,周昭王便率领大军,准备前去一顿“胖揍”。兴许是看到周室军力强悍,等到周昭王大军一到,这些东夷南夷的方国马上服了软,纷纷臣服。

再比如说对南部楚荆一带的“开发”。昭王为何要东征东夷呢?其实是在下一盘大棋。当时在长江中游地区的扬越、楚蛮、荆楚等国占据着铜矿产地—铜绿山,铜在前秦时代对国家的重要性就跟现在石油差不多。周昭王肯定要把这个地方“据为己有”。先东征东夷各方国,便是为了孤立荆楚,同时又令自己的后方稳定。您看,昭王也不是傻子吧。

东夷即平,接下来才是正事。昭王16年和19年,昭王姬瑕先后两次对南方的荆楚发动战争。两次均从周王室的东都成周集结。在汉水储备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对荆楚发动作战。军队渡过汉水,再加上各诸侯国的部队,一路高歌猛进,直至江汉地区,战果颇丰,获得财报无数,以至于各地纷纷铸器铭功。

在第二次南征之时,昭王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占据铜绿山,没成想,班师回朝后,荆楚看到主力部队走了,又发动袭击,把铜绿山给多了回来。这便引发了昭王的第三次南征,也是他最后一次南征。

西周军队与蛮夷作战的场景?‍‍

第三次南征没想到变成了一件千古疑案。“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引自《古本竹书纪年》)这便是对昭王第三次南征的表述。很明显,周人对昭王第三次南征很忌讳,很不愿提,造成现如今史料非常匮乏,蒙上了层层迷雾。

后来经过宋代在湖北安陆出土六件青铜器,称为“安州六器”,才略知一二。第三次南征一开始还是很顺利,一直打到湖北秭归方才班师。可没想到,大军渡过汉水之时,因为携带的青铜器太多,造成过河的桥梁垮塌,致使当时周军主力全军覆没,昭王也溺水而亡。这损失就太大了,直接造成西周军力的缺失,而且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现在分析,昭王可能是中了荆楚的计谋,以致在汉水溺水。后来齐桓公讨伐楚国之时还提了此事,楚人的回答是昭王是在汉水溺死的,你问汉水去吧(“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具体如何,就不知道所谓了。

总体而言,昭王时代西周还是很强大的,昭王也不是没有什么做为的君主。但是因为他主政期间一些关键节点没有把握好,对后世造成了很大隐患,所以西周从总体向上的境况开始每况愈下。慢慢走向了下坡路。

责任编辑:bH_04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