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作为看客的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和意见吗?欢迎点评哦
在大千世界中,会遇见很多人,不偏不倚你遇见了些文章的我
(资料图片)
在大顺政权建立之初,崇祯和大臣们就商议如何应对,一是出征,一是南迁,但内阁中没有一个大臣全力支持。还有一个对策是勤王,即将驻扎在山海关外的吴三桂所辖四五万最精锐部队调入关内,协助消灭大顺军。但这一决定意味着明朝要放弃宁远和山海关外大片土地,因而崇祯和大臣们都推委不决。
等到太原陷落,京师危急时,崇祯帝于1644年三月初四封在北部边境抗清的吴三桂为平西伯,三月初六,命吴三桂率军入援京城。吴三桂火速带兵赶往京城,三月十三日入关,安顿好随军的十几万百姓后,即赶赴京城,两天跑了300里路。等到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今唐山)时,知晓京城前一天已经失陷的消息。
而进入北京城的李自成也开始着手招降吴三桂。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派唐通拿着吴三桂父亲吴襄的手书和4万两银子前去招降他,吴三桂答应了。但走到半道,吴三桂听到父亲被拷掠,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的消息,非常愤恨,就有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冲冠一怒为红颜",遂转回山海关,破关而入,击破已在关上的两万大顺军。
李自成大怒,四月十三日亲自率领十余万军队,将吴襄押在军中,东向攻打山海关,同时派别将从一片石(山海关附近)越出关外。留守北京者为牛金星、刘亮与李侔等。此时,防守锦州的清将艾度礼等从"逃人"口中获悉:"宁远一带,人心震恐,闻风而遁。"三月十六日将这个消息传达到沈阳后,满清政府当即决定"修整军器,储粮秣马,俟四月初大举进讨"。
朝鲜使臣郑太和四月十四日写道:"(清使郑命寿)又曰:"顷日九王闻中国本坐空虚,数日之内,急聚兵马而行。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成败之判,在此一举。""无疑,清朝此时增兵应是得知北京发生的事情,明朝既然已灭亡,满清决定倾巢出动,与李自成一争天下。吴三桂的关键一举,即向大清乞降,引清兵入关,决定了此后的战事。
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布阵于关内,从北山绵延到海边,与吴三桂在一片石发生战斗。吴三桂军先与大顺军激烈搏杀,其后清军突然从吴三桂阵地的右边发起出击,李自成军大乱,主将刘宗敏受伤,李自成急令撤退。清军追出40里,致使大顺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几日后,李自成等回到京城,此时仅剩3万余人。李自成将获得的黄金以及宫中库藏、器皿全都熔化,铸为饼,每饼千金,约有数万饼,用骡车运回西安。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礼。当晚,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第二天,挟持明朝太子、永王和定王向西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大顺王朝统治北京总共四十二天。李自成撤离北京后,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命吴三桂不得进入京城,直接追击李自成军。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战,大顺军一度重创清军,但是五月初二在定州清水河(今河北省定州市),李自成再次大败,大将谷可成牺牲。
五月初三,多尔衮进入北京,一个新的朝代开始入主中原。在安抚明朝大臣和百姓的同时,多尔衮派出两路大军,一路由多铎率领南下攻打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权(南明),一路由阿济格率领攻打李自成军。阿济格和吴三桂部队从保德州渡河,突破大顺军的北部防线,经绥德、延安,直逼西安,七月李自成军渡黄河败归西安。
1644年十二月,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1645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弃西安,经邓州、襄阳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而李自成这边听信谗言,杀死了军师李岩等人。
1645年四月,李自成进入武昌,被清军击溃。五月在江西再败,后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忠于明朝的程九伯地方武装杀死,尸首不知何处。李自成战死后,大顺军悲怒交集,立即扫荡九宫山区,对当地团练予以报复性打击。大顺军余部称李自成为先帝,其妻高氏为太后,李锦推举李自成三弟李自敬为首领,后投降南明政权。
但民间有一种说法,李自成并未战死,而是出家为僧。不过,从现有的清朝史料看,李自成确实死于九宫山。伴随着李自成的去世,大顺政权也走入了历史。茫茫天意有谁知?大顺王朝功败垂成,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