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罗马历史不了解的人,应该不熟悉提比略·格拉古这个人。但是,死于元老院暗杀的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一定非常熟悉这个人--准确的说是熟悉格拉古兄弟。
凯撒之死
(资料图)
公元前146年初春,被围困两年多的迦太基城,终于被罗马人彻底毁灭。罗马统帅小西庇阿并没有因此而狂喜,看着曾经强盛的海洋帝国一片废墟,他反而留下了眼泪。
小西庇阿不是为了迦太基而哭,他想到如此多的强大国家都逃脱不了灭亡,罗马的结局呢?
据说,看到迦太基灭亡的还有一位16岁的少年,他就是提比略·格拉古。他来自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家族,外祖父就是赫赫有名的大西庇阿,打败汉尼拔的罗马英雄。而且,小西庇阿还是他的姐夫,提比略注定要在罗马有一番作为。
当罗马统帅站在迦太基城外哭泣的时候,也许提比略就在他的身边。16岁的少年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姐夫担心罗马有一天也会灭亡,有没有道理呢?
公元前137年的经历,似乎让提比略找到了答案。
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损失惨重
这一年,他以军中财务官的身份,被派往西班牙。结果,罗马军团遇到了当地人的武装反抗,溃败后被团团围住。提比略与敌人谈判周旋,最终罗马军队交出全部武器后,狼狈的撤退了。
曾经强大无比的罗马军团,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提比略身在军中,一定看到了当时的罗马士兵都是什么状态。两年后西西里岛的奴隶起义,罗马军团同样陷入了苦战的境地,谁都能看出来,罗马人的战斗力越来越弱。
权贵"为富不仁",谁还愿意拼命打仗?
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连连得胜的时候,一定也惊叹罗马军团的快速恢复能力。一次次遭遇重大挫折、死伤无数之后,罗马人会迅速再组建出新的军团,立刻投入战斗--而且,这些新的军团依然战斗力不弱。
但是,当布匿战争结束之后,罗马的巨大隐患出现了。
那些从战场上归来的老兵发现,因为常年打仗无法耕种,自家的土地早就被贵族和大地主低价收购。老兵们无奈,只能带着妻儿老小来到城市,想办法糊口。
本来拥有大量自耕农的罗马,土地逐渐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由大量的奴隶耕种。这导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破产的农民越来越穷,沦为最底层的阶级。
而按照罗马的规定,参军者不仅要有公民权,还有拥有一定的财产。财产低于某个数字的时候,就属于"无产阶级",不需要服兵役。所以,服兵役的人越来越少,罗马不得不降低"无产阶级"的标准--第一次布匿战争后资产低于12500阿斯的人免服兵役,第三次布匿战争后资产最低到了1500阿斯以下才免服兵役。
这意味着,很多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原本不用服兵役,现在却要扔下家人上战场,战斗力可想而知。
受益者肯定是罗马的权贵,而权贵的代表自然是元老院。
公元前134年,年仅29岁的提比略·格拉古当选了护民官。
贵族兼并了大量土地
他在第一次演讲中有这么一段话,深深的刺痛了平民的心,他说:"士兵们勇敢地战斗,勇敢地牺牲,却不是为了他们自己,而是为了守护别人的富裕与幸福……现实中的罗马人民,却连属于自己的土地都没有!"
提比略一下子击中了所有人的痛处,大家都知道问题严重,却又深感无力。尤其是面对元老院这样的统治阶层,有多大的权势才能与之抗衡呢?
提比略决定试一试,他当选护民官之后,立刻提出了《农地法》。具体的内容我们就不细说了,总之,提比略要改变土地兼并的情况,让贫民能够再次拥有土地--这当然触及了权贵的利益,提比略成了元老院大部分人的眼中钉。
和元老院那帮子"人精"相比,提比略本来就略显年轻。现在,他又触及到了权贵的核心利益,彻底成了元老院的敌人。
元老院说服了当年的另一位护民官,动用自己的否决权,阻止提比略的法案通过。提比略无奈,只能破釜沉舟,在罗马公民大会上提议罢免这位护民官,这在此前没有先例。提比略成功了,不过法案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但是,提比略的最大问题,在于他的任期只有一年。
一旦下一位护民官不继续执行法案,提比略的所有努力就白费了。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一项如此巨大的改革法案,想通过不到一年的时间执行完毕,并且毫无阻碍,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提比略能做的,就是竞选下一任护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