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曹操、刘备去世后,三国进入后半段,主要是蜀汉跟曹魏之间的对垒,说得更加直接一点,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对战,虽然司马懿一直被诸葛亮死死压住,可最终司马懿战胜了诸葛亮,不过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非常奇怪,前后完全不一致。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诸葛亮为了逼司马懿出战,用女人的衣服激怒他,司马懿手下将领气得跳起来,司马懿也表示要出战,于是他写了一份奏书给曹叡,曹叡传来圣旨,却不准司马懿出战,结果众位将领没话说了,司马懿也表示,不是我不想出战,是皇帝不让我出战,没办法啊。
诸葛亮听说了司马懿和曹叡演戏,便说:"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诸葛亮意思是说,司马懿本就不想跟我打,所以才不远千里向曹叡请战,这是做给身边武将看的,只是为了挽回面子而已,这句话出自《三国志》正史记载。
对于司马懿玩这些招数,诸葛亮是非常痛恨的,但他有无可奈何,因为司马懿看出了诸葛亮的短板,他长线作战,粮草问题最为严重,所以故意拖死他,诸葛亮虽然看破了司马懿的用心,却无可奈何,曹叡传来的圣旨中,除了不让司马懿出战外,他还询问司马懿:诸葛亮的水平到底如何?
司马懿回答曹叡的疑问时,这样说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司马懿这样说似乎把诸葛亮贬得一文不值,说得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司马懿说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应该理解为他不懂看历史潮流,逆天而行,这一点水镜先生也说过了,而"多谋而少决"说明诸葛亮太过谨慎,说明他心中有奇谋,却不太敢用,没有执行力,注定了他的失败,最终司马懿表示诸葛亮"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后来的事实的确证明如此。
司马懿如此评价诸葛亮,虽说有部分贬低,然而却也符合事实,没多久诸葛亮就病逝在五丈原,司马懿为了挽回面子,率兵追杀,不料他来到诸葛亮军营前时,看到诸葛亮遗留一个木像给他,司马懿不禁感叹道:"孔明才乃天下奇才也!"
为什么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对他的评价反而变得如此夸张了呢?这其中的关键点,恐怕也只有司马懿自己才知道了,你能猜得出司马懿的心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