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看过95版《武则天》电视剧的人可能会记得这样一个情节:朝堂之上,还是太后的武则天垂帘听政,宰相裴炎等人上奏:太后垂帘,引天下人心不定,叛乱频频发生,请太后注意休息,不要天天垂帘,太累了!
武则天是怎么做的呢?她说:“好吧,从此不再垂帘了,这么藏着掖着,也累得慌。”说完这句话,她叫上官婉儿撤去了帘子,直接走到宝座前:“啊,这样就敞亮多了!”底下的大臣们见状面面相觑,一脸愕然:还有这种操作?
虽然电视剧多少有想象成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历史上的武则天,确实和电视剧里的她一样霸气、聪明。否则,在以男子为尊的古代,武则天哪可能以女儿之身当上皇帝?为了应付那些不满她的人,武则天称帝前后做了不少事,包括创造新字。
女皇创造的新汉字被称为“则天新字”,也叫“武周新字”。原先的字用得好好的,女皇为啥要整点新花样呢?说起来很简单,女皇想用一系列新措施筛选出不愿意支持她的旧派,愿意支持她的人,就留下来,从而减少她称帝的阻力。
而文化,是女皇相当重视、执意要除旧布新的一个方面。史料记载,“(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武则天特别注重文才,相信文字的力量,她认为文字会与个人的命运牵扯到一块。
公元689年,也就是武则天称帝前一年,担任凤阁侍郎的大臣宗秦客严格按照她的意思制作出12个全新汉字,分别是:照、天、地、日、月、星、君、臣、载、初、年、正。当然,则天新字的字形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简体字版本,它们长得略复杂。
如果要统一天下,必须要人从思想上统一才行,很显然武则天想到了这一点,她相信文字对于思想的统治力量,从上到下进行文化改革,甚至还独创了一些文字,替代原有的文字,被后世称为“则天文字”。一开始则天文字共有12个字,后来随着政治的推进,发展到18个字。这十八个字分别是:照、天、地、日、月、星、君、臣、初、载、年、正、授、证、圣、国、人。以上举例的是原本的文字,则天文字如下图所示,其中“月”字有两种形态。
武则天自己就用了自己创造的字做了名字,这个字就是“瞾”,意为日月当空,明君当世。可见她内心里有着雄霸天下的宏图伟业,这个字也被流传了下来,如今仍有人给自己的孩子取名用这个字,但是其余的17个字随着武则天的退位,政治意义上的消亡而逐渐被人减少使用,现在的人完全是用回本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