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个人都有姓,在这个人口多到爆炸,同名同姓漫天飞舞的时代,我们很难从名字分清楚两个同姓的人是否是堂亲。但是这个事在古代还是比较容易的,为什么呢?
(资料图片)
其实不是仅仅因为古代人少,主要原因是古代人起名字时候都根据自己堂号族谱来起,这样同一姓氏、堂号、辈份的人很容易分清楚,如果有自己的清晰的字辈,那么在外遇见符合自己族谱字辈的人那八九不离十就是堂亲了。
本来,这一做法是来自汉末时期,起先在上层士族中流行,后来随着王谢堂前燕子,一起飞入寻常百姓家!
汉末魏晋时代曾经出现盛极一时的士族,在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度确立以后,直到科举制度的大面积普及,士族才慢慢的退出政治舞台,但是它的影响力依然深远。士族大佬们为了彰显自家的显贵与特别,纷纷组织人力编写自家的故事,规定自家的家训,然后为了子孙便于相认,又编订家谱传世。为此发展出了郡望、堂号、族谱、字辈等等一些列的彰显本族世系的衍生物。
郡望,指的是一个郡里面的望族,或者可以理解为旺,人丁兴旺,家财兴旺等等。来自于秦朝开始的郡县制,汉朝时期便出现了郡望,一个郡里面的比较出名的人譬如弘农杨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等。
堂号则是进一步的细分法,同一个郡望姓氏因为人丁的繁衍就会有很多的分堂堂号,这些堂号的命名大多都是依照本姓祖上的一个典故来命名比如:王姓的三槐堂,来自于北宋王祜栽三棵槐树语言子孙将来富贵的故事、杨姓的四知堂,来自东汉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绝收受贿赂的故事。孟姓的三迁堂来自于孟母三迁的故事。
那族谱呢?族谱又称作堂谱,宗谱!可以简单理解是一个堂号之下全部人员的花名册,这样方便子孙之间的认识与集结。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辈分,那首先询问父辈自己起名字是否根据族谱,如果是根据族谱起的,那么找到族谱,顺藤摸瓜的找下去就能查到,这个最容易。如果起名字不是按族谱,那就问一下父辈祖辈家里是否有族谱,如果有的话也好办,翻翻就知道,名字方面如果有正体字,不认识正体字,那就在查查字典。
不是按族谱的询问一下长辈,自己按族谱应该是那个辈分,然后在顺藤摸瓜的查下去。就能找到自己字辈以及堂号。
如果没有族谱或者连长辈都不知道家里是否有族谱,问一下长辈,他们是否知道族谱的事情,或者说是否知道你们的辈分。如果知道也好办。
如果很不幸,这一些都没有,也就是说你现在找不到族谱或者你家里长辈也不知道这个事,那么铁定是不能轻松的找到确切的自家世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