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着很多的地域歧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域黑”,在史君看来,这是一种陋习,是素质低下的体现,不值得提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虽然地域歧视是一种陋习,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普遍存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文化,那么你知道古时候也有地域歧视吗?
实际上,在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明清两代行省制度得到了发展之后,关于地域歧视的问题就开始存在了,元朝朝廷当中的汉人还比较少,各种不同地区的文化还没有开始互相冲击。
在明朝的时候,朝中有着不少来自南方的文人,这些文人和北方的文人一起,将来自全国各个不同地区的文化冲击到了一起,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地域歧视。
在明朝的时候,朝中各地的士大夫之间经常会对别人的地区进行调侃,文人一般来说气量都很大,也都不会过于计较,这都是一种善意的逗乐。
根据明史当中的记载,在弘治年间的时候,兵部有位大臣名叫陆容,他有次到地方巡视,他的朝中好友刘廷珪想要宴请他,他就打趣说:“有驴板肠我就去。”
这里的“驴板肠”就是明朝的时候对于河南人的称呼,当时的文人,称河南人为“偷驴贼”或者“板肠”。
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呼呢?这就要追溯到明初的时候了,当时明朝朝中的大学士宋濂出差路过河南洛阳,当地的文人都十分仰慕宋濂,想要留他多住些时日,但是宋濂以公务繁忙为由拒绝了洛阳人的好意。
洛阳的文人为了能够让他留下来,就把他所骑的驴偷偷藏了起来,宋濂吃过饭之后出来准备上路,发现自己的驴不见了,还写了一首诗:“蹇驴掣断紫丝缰,却去城南趁草场。绕遍洛阳寻不见,西风一阵板肠香。”
自此以后,河南人“偷驴贼”和“板肠”的外号也就被全国的文人所熟知了。
但是根据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这里说的“偷驴贼”只是一种戏谑的说法,并不是在恶意地指出河南人真的就喜欢偷盗,而只是通过这个故事来说明洛阳的这些文人仰慕宋濂以及好客的民风。
这些文人们为了挽留住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宋濂,不惜做出“偷驴”的行为,不仅让人哑然失笑。
其实,明朝的时候士人之间不仅有着对于河南人的戏谑,对于其他省份的人也有着不同的称呼,比如称山西人为“瓜”、江西人为“腊鸡”、陕西人为“豹”、四川人为“鼠”、湖广人为“干鱼”或“干鱼头”。
可以看出,这些称呼的背后,大多都是对于当地人一种善意的打趣,关于当地风土人情的一种概括,并非是真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