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每日焦点!他号称元末第一名将差点要了朱元璋小命活了一百岁

2022-11-04 15:48:54
A+ A-

朱元璋从一个农家子弟,变成叱咤风云的一代帝王,遇到了无数强劲敌人,经历了无数生死时刻,用“步步惊心”来形容毫不为过。多年以后,已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在给皇子皇孙们讲当年创业的故事时,说到动情处,也不禁抹起了眼泪。

1363年秋天,朱元璋就在鄱阳湖经历了一次激烈战斗,差点被敌方一名悍将要了小命。


(资料图)

这名悍将叫张定边。在明朝文人笔下,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元末第一猛将。这可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汤和等朱元璋麾下大将都没有享受到的名号。

张定边是湖北沔阳人,生于1318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渔家。虽然家庭贫寒,可张定边长得身材魁梧,潇洒英俊。一身破烂的衣服,也遮挡不住他身上散发出的贵族气质。他没有读过什么书,倒趁此机会练成一身好武艺。

“路见不平一声吼!”张定边为人急公好义,喜好打抱不平,在当地很有名气。

后来,张定边认识了同为沔阳老乡的陈友谅,他们结拜为兄弟,从此生死与共、风雨相随。

前面说过,张定边精通武艺,实际上,他还熟读兵书,而且“知天文、识地理、通医术、善谋略”,甚至还会算卦。在元末的武将中,张定边是唯一的全能型选手,综合素质超过了徐达、常遇春等人。

在张定边等人的全力辅助下,陈友谅起兵反元,很快就成为长江以来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

然而,陈友谅的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多疑善变、独断专行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在反元战争中走得更远。当陈友谅与朱元璋兵戎相见时,朱元璋几乎没用多少精力,就把陈友谅打得节节败退。

张定边尽到了一员部将的责任。

当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投书假装投降陈友谅时,张定边竭力劝阻,无奈陈友谅不听,导致在龙湾遭到惨败。陈友谅仅坐一艘小船逃走。

陈友谅鬼迷心窍,在屡遭败仗后贸然称帝,引得朱元璋前来攻打。陈友谅防守不当,被朱元璋打得措手不及,情形相当危险。又是张定边从安庆撤回,冒死一战,保得陈友谅逃出生天。

1363年8月底,陈友谅出动65万大军,与朱元璋20万大军在鄱阳湖打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水战。

其实在战前,张定边就认为,没有必要在这场决战中孤注一掷,投入所有精锐力量。只需要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围攻南昌,一路直捣防守空虚的南京,必定让朱元璋首尾不能兼顾。无奈陈友谅不予采纳。他在经过一连串失败后,铁了心要与朱元璋决一死战。

战役打响后,局势如张定边所预料那样,陷入了僵局。怎么办呢?关键时刻,又是张定边出马了。只见他率领3艘战舰,冒着箭雨,直接冲往朱元璋的旗舰。朱元璋军队抵挡不过,纷纷败退。张定边就如开挂了一样,先后斩杀朱元璋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出现在朱元璋旗舰面前。

一向镇静自如的朱元璋也慌了,下令旗舰撤退。没想到越是慌张,越是容易出错。旗舰没开几下,竟然搁浅了!

眼看张定边就要上演“百万军中取朱元璋首级”的传奇,就在这时,常遇春急火火杀到,冷静地射了一箭,张定边应箭而倒。一场突袭朱元璋的行动,就此功败垂成。

最终,由于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气势汹汹、外强中干的陈友谅。在战役中,陈友谅头颅中流矢而身亡,全军覆没。

张定边冒死救出陈友谅次子陈理,返回武昌,拥立为帝。不久,在朱元璋大军压境之下,陈理被迫投降。张定边正在外面积极奔走,闻讯心灰意冷,解甲归田,等待东山再起的一天。

然而,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后,势力如日中天,统一中国已成必然趋势。张定边自觉东山再起无望,又不甘投降朱元璋,便遁入福建泉南灵源山,削发为僧,法号沐讲禅师,过起了世外桃源生活。

最终,张定边一直活到1417年,才以百岁高龄去世。这时候,已经是永乐十五年了(明朝已经换了3个皇帝了)。他的老对头朱元璋已死了19年,射了他一箭的常遇春则死了48年。

【参考资料:《明朝那些事儿》《明史》《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等】

责任编辑:bH_05307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