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丁晓兵和战友押着刚捕获的越军战俘撤退,忽然一颗冒着青烟的手榴弹落在几人身边,丁晓兵的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时候,丁晓兵年仅19岁,入伍才仅仅一年多,但是凭借着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他成为了一名捕俘手。
出事的那天晚上,丁晓兵所在的侦查小组执行的是“抓舌头”(俘虏)的命令,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行动。
(资料图)
因为他们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把人抓走,简直就像虎口拔牙。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比较幸运,在敌军哨岗前锁定一名越军士兵之后,大家就一齐上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俘虏抓获了。
然而正当他们准备撤退的时候,又一名越军士兵从哨岗走了出来,而且发现了丁晓兵他们。那名士兵立刻大声呼喊,哨岗里的敌军纷纷跑出来追击丁晓兵等人。
班长见势不妙,吩咐大家赶紧带着俘虏撤离。谁知又一股巡逻的越军涌了出来,并且其中一人向丁晓兵他们这边投来一颗手榴弹。
手榴弹在丁晓兵身边不远处落下,如果他选择就地卧倒,很有可能就不会出现意外。
然而丁晓兵却担心这样一来让好不容易抓来的俘虏会逃掉。于是他一边把俘虏压在身下,一边拾起手榴弹想往外扔。
没想到这枚67式的手榴弹延时爆炸时间只有几秒钟,就在丁晓兵刚刚扔出手的瞬间,它凌空爆炸了。
巨大的冲击力以及热浪将他掀翻在地,并将他的右手手臂炸断成两半。
丁晓兵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栽倒在地上。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丁晓兵身边的俘虏打算趁机逃走,尽管身负重伤,但丁晓兵也不打算让对方逃脱。
他本能地扑上去,打算用右手制服对方,然而剧烈的疼痛却让他无法继续,他控制不住地倒在地上,断裂的手臂插进了泥土里,汩汩地往外喷血。
但丁晓兵仍然不肯放弃,用尽力气喊来班长和战友将俘虏牢牢地制服。
虽然有战友赶来想给丁晓兵包扎,但敌人的追兵眼看就要过来了,没有办法他们只好继续撤离。
撤退的路上,沿途的矮树树枝会挂到丁晓兵负伤的右臂。为了不影响大家,丁晓兵竟然咬着牙,将牵连着肌肉的断臂割了下来,鲜血洒满了撤退之路,很难想象他承受了怎样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痛苦。
因为失血过多,面色苍白的丁晓兵几次晕了过去。班长担心他再也醒不来,不停地给他掐人中,含着泪鼓励他一定要挺住。
而丁晓兵似乎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任务已经完成,所以他显得格外平静。
好容易回到基地,被喊来的军医看着丁晓兵无奈地摇头。但是他的战友哪肯放弃?毕竟他才19岁啊!
就这样,战友们纷纷献血,医生给丁晓兵输入了2600毫升的血液,并交代说希望很渺茫,只能看他个人的运气。
经过三天多次的抢救,心脏起搏器、强心针等手段都用上了,丁晓兵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中,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当丁晓兵意识清醒之后,看着右臂空荡荡的袖管,有些伤感,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再像从前一样了。
然而,身体的残缺不代表精神的退缩,这个一心报国的热血青年很快恢复了活力,他没有选择舒适安逸,而是依然活跃在队伍里,尽最大可能发光发热。
没有了右臂,他就练就了一只所向披靡的左臂。打背包、射击、翻越2米障碍,丁晓兵单手操作全部是优秀。
十几年后,1998年的抗洪现场,他曾单肩扛沙土累计3万斤。
他是现役唯一一位用左手敬礼的将军,他铁骨铮铮,不向逆境屈服,凭借钢铁般的意志书写下一首动人心魄的英雄之歌。
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名像丁晓兵一样的人民守护者,才让我们拥有了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
时间永远不会磨灭英雄的光辉,他们舍身为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