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军事

天天快播:从米6到米171,三款代表性机型,见证中苏半个世纪直升机引进史

2022-09-10 05:33:30
A+ A-

虽然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神速,国产机型从性能到规模都在不断创新高,但在直升机领域却仍然还在进口。比如这段时间有一款直升机不断出现在镜头中,刚参加完长春航展又出现在震区救灾,它就是前几年刚采购的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往前追溯,在半个多世纪时间特别是中苏关系已经紧张的年代,中国从苏联进口了三款代表性机型,除技术借鉴主要解决了高原用机难题。

米-171SH型直升机

直-20和米-6同框


(资料图片)

说到苏联直升机离不开米里设计局,作为苏联最强的直升机设计局,1947年组建打造了苏联几乎所有主力直升机。其中就包括米-4、米-6、米-8、米-24、米-26,每款机型都大名鼎鼎,从运输型到搜救型再到武装型应有尽有,就是目前俄军装备的庞大机群也基本来源于此。由于苏制直升机性价比高,皮实耐用深受世界各国的欢迎,因此自然成了大家购买引进的重要来源。

回到中国航空工业,自上世纪50年代起,几乎照抄苏联现有航空体系打造,在引进仿制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产生链。最早引进米-4“猎狗”中型多用途直升机,采用单发活塞式发动机,固定四点式起落架,飞机空重5.12吨可以载重1.5吨(外挂1.35吨)。1952年米-4正式入役,1958年哈飞开始根据图纸仿制出直-5,这款机型虽然性能不怎么样,但由于没有可替代机型一直在中国军民长期使用。

米-4“猎狗”多用途直升机

直-5直升机

直-5作为国产第一代直升机,在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进入紧张,再想从外部直接引进先进技术成为奢望。因此在后续无机的情况下,只能修修补补再用了几十年,甚至在边境反击战中通过缴获印度使用的米-4,实现更先进旋翼技术的升级。不过毕竟属于40年代技术产品,第一代活塞动力直升机早已落伍,虽然尝试过放大拉皮直-6,涡轴动力直-7研制但都不给力,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替代机型出现断层。在这种背景下,出于战略规划以及现实使用需要,在中苏关系恶化时期居然获得三款先进型号。

1964年11月,中国空军向苏联下单订购5架米-6“吊钩”直升机,经过双方洽谈第二年7月签订合同,并约定在当年冬季交付使用。米-6最大起飞重量42.5吨,最大载荷(内部12吨、外挂8吨),可以一次搭载70名全副武装士兵。最大飞行速度300公里/小时,最大载重8吨时航程620公里,最大载重4.最大航程1000公里(带副油箱)。此时的米-6实际交付苏军也没有几年,因此从订购及交付时间上看苏联还是很给力,不过意外总是不期而遇。

米-6“吊钩”重型直升机

米-6吊挂米格-21机动

1965年9月,中方派出13名技术人员赴苏培训,按照合同规定飞机应配套场外着陆空空、空地信标机。不过此时苏联方面却不愿提供,将其拆下后双方一度僵持不下,最后苏联主动于第二年7月提出撤销合同,但表示可以提供5架伊尔-18进行补偿。很明显,此时的苏联对于先进机型出口技术上还是有点保留,再加上双方关系偏冷第一次购买失败。

1970年,迫于实际换代要求更加迫切,再次向苏联提出订购3架米-6直升机。少量购买主要为了参考借鉴,以及实现技术引进得以仿制,由于苏联方面不愿提供信标机这次采购更加务实也不强求。同年12月双方再度达成合同,共计购买三架包括三种型号借鉴意味很浓,分别是运输型、空降型、救护型。合同金额2000多万人民币,单价约680万元,其中包括了3架整机、4台D-25V发动机,以及3套旋翼和相关配件等。

米-6“吊钩”重型直升机

米-6“吊钩”重型直升机

米-6“吊钩”重型直升机

由于此前没有重型直升机维护使用经验,为了预防买到“废铁”,要求苏方承担自交付起13年内所有零件供应,同时自交付起6个月内还得由苏方自费派出4名技术人员来华指导。作为买方这种条件要求确实有点苛刻,但苏联方面很配合全都答应,最后于1971年开始交付。虽然想法挺理想但现实不大给力,原意用来研究并实现仿制,但真正了解后发现以当时国内技术完全没有可行性。因此米-6编入新乡直升机团,由于数量少出镜率很低,反倒是每次起降带来的动静总能吸引人。

米-6重型直升机(运输型)

米-6重型直升机

米-8“河马”中型多用途直升机,1965年8月米-8正式开始批量生产,包括武装型、运输型、搜救型等。性能上相当出色,最大起飞重量12吨,最大载荷(内部4吨、外挂3吨),最大飞行速度26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465公里(如果算转场航程可达1200公里)。这才刚批量生产,通常情况下与我们是无缘的,不过惊喜有时跟意外一样来得很突然。

1966年初,苏联主动向中方推荐米-8直升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面米-6没卖成过意不去。首次提出可以卖两架,到了3月份又提出可以出售8架,如果有意想要1967年就能完成交付。来得快去得也快,同年4月再次变卦不卖了,理由是米-8技术还不过关无法提供,受此影响我们买了法制SA316“云雀”III直升机。

米-8直升机首飞(单发)

米-8直升机(标准双发版)

SA316“云雀”III直升机

1970年,苏联提供的1971年度可供出口清单突然又包括了10架米-8,因此空军开始向苏联下单订购。很显然双方政冷经热,买卖还是要进行下去,中方想法还是以少量引进为主,然后实现借鉴参考来提高研制能力。具体是在其基础上,作为平台改装出急需的反潜巡逻、海上搜救、武装型号等,同时机上配套的涡轴发动机也相当有吸引力。

如果抓住机会尽快引进,那么进行仿制可以使我国直升机工业发展质的变化,后续换代机型研制也将得到保障。1971年9月,双方签订10架米-8客运型销售合同,1972年4月完成交货,8架分给空军2架分给海军。自此先后完成四批几十架引进,极大充实当时已经很虚弱的民航,以及海空军等单位,最有意思的是1979年最后一批米-8交付时。正好碰上对越反击战打响,苏联以此为由扣下4架不予交付,后来由于中方争取再加上自觉理亏,因此在正常交付基础上再赔了200多万元。

米-8直升机

米-8直升机

米-8直升机

米-17“河马”中型直升机,属于米-8的下代改进型号(外观区别正向视角米-171尾桨在右侧),1989年由于S-70C“黑鹰”零部件断供,出勤率大减严重影响飞行安全和正常使用。高原唯一能正常使用的机型,如果就此别过将直接影响物资补给、救灾抢险等,因此为了打破美方封锁开始考虑购入米-17进行替换。1990年,经过前期考察以及双方谈判,终于签订了购买首批10架米-17直升机合同。

小批量试用后发现,米-17在不同地形及气象条件下表现相当好,虽然比不上“黑鹰”那么精致,高原性能也有所不如,主要零部件寿命也相对较短。但性价比高皮实耐用,再加上米-8也用了很多年算是一脉相承,从维护及使用上都很顺手。因此后续又进口了米-171、米-17B-5、米-17B-7多种型号,最重要的要属米-17B-7高原型(换装发动机实用升限6200米),它的到来解决了“河马”进藏问题,也打破了美国高原直升机技术上的封锁。

米-171直升机

米-171直升机

米-17“河马”中型直升机,以军用运输型为例最大起飞重量13吨,最大有效载荷(内部4吨、外挂3吨)。最大飞行速度250公里/小时,最大升限5000米,最大航程495公里。先后引进该系列直升机达500多架,建立起大修厂进行常规维护以及升级,直到2020年左右再次引进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

米-171直升机

其实以目前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水平,已经建立起种类较为齐全的各类机型,当年S-70C“黑鹰”的替代品直-20早就批量入役。13吨级直-8L等改型也批量入役,都满足高原使用需要,但问题是三军规模庞大需要补历史欠账太多,短期内产能不足无法大批量满要求。因此在时隔多年后,再次购入米-171系列SH型直升机也就显得很正常,在国产直升机批量装备满足要求前值好最后一班岗。

米-171SH直升机

米-171SH直升机

责任编辑:bH_0625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