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自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冬季渡江后,孙策仅用两、三年时间,就平定了丹阳、吴郡、会稽等江东三郡。到了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年底,孙策又集中精力剿灭了地方豪强严白虎等人。此时,三郡之内,成建制的反抗势力几乎销声匿迹。孙策随即做出了新的战略调整,他将目光盯住杀父仇人、驻守在江夏的黄祖。
在孙策调整战略的同时,江淮局势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术病逝,部下众将群龙无首,纷纷率部另投明主。袁术旧部杨弘、张勋等人,在寿春时曾与孙策有过交集,决定率部投靠孙策,但是,途中却遭到了庐江郡太守刘勋的拦截,一众人等悉数被俘,此事令孙策非常愤怒。于是,孙策迅速调整步骤,决定在征讨江夏前先攻占庐江。
孙策在进攻庐江郡时,考虑到刘勋兵力强盛,没有实施强攻,而是采取了调虎离山的计策。孙策假意与刘勋交好,称豫章郡上缭一带的豪强非常富裕,曾数次侵扰治内属地,由于山险路远自己,无力征讨,只得求助刘勋率部出战。为了迷惑刘勋,孙策还特意派遣使者带去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刘勋被利益蒙蔽了心智,未加思索便一口应允。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一月,刘勋率部出征。孙策闻讯后,立即命孙贲、孙辅率八千人驻守彭泽,切断刘勋的退路,自己亲率周瑜等将及两万部众,趁夜间奇袭刘勋的大本营——庐江郡郡治皖城。皖城守将看大势已去,稍做抵抗就举城投降。经此一战,孙策俘获刘勋部众及袁术旧部共三万多人,袁术与刘勋的家眷也在其中。随后,孙策命部将李术驻守庐江,自己率部返回吴郡。
上缭的豪强们得知刘勋率部来袭,全部遁入深山之中,只给刘勋留下了一座空城。刘勋在上缭一无所获,只得垂头丧气率部返回,当行进至彭泽时,受到了孙贲、孙辅兄弟的突然袭击。刘勋部众士气低下,疲惫不堪,被这次突然袭击打得溃不成军。慌乱中,刘勋率领残部逃到了流沂筑垒自守。直到此时,刘勋才知道大本营已被孙策占领。
无奈之下,刘勋只得向黄祖求救,黄祖派出儿子黄射统领五千水军前来相助。孙策亲率部众再次进攻刘勋等部,经过一番激战,刘勋大败,仅率几百名残部逃往中原投靠曹操,黄射则逃回了江夏。至此,孙策取得了庐江之战的全面胜利,俘获刘勋士兵两千多人,缴获大小船只一千余艘。
不过,在庐江之战中,孙策却遇上了一位可怕的对手,孙策的这招调虎离山之计被此人一眼识破。此人就是扬州名士刘晔。据《三国志•刘晔传》载,刘晔早年被名士许劭称为佐世之才。后来,刘晔率领部曲投靠了庐江太守刘勋。
当时孙策视为眼中钉。孙策遣使送给刘勋大量财物并请求他率部出战上缭时,.刘晔一人看出了孙策的伎俩,觉得此事大为不妥,劝谏刘勋不要出战。刘勋问其缘故,刘晔说:“上缭地方虽小,但地形复杂且城池坚固,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打下来的。到时候大军兵疲力乏,而庐江境内兵力空虚,如果孙策趁机发动进攻,庐江必然丢失。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军前方进攻不利,后退又没有了容身之所。如果将军执意出兵,必大祸临头。”
刘晔眼光独具、分析到位,直接看透了孙策的心思,如果刘勋当时采纳了他的建议,孙策想要顺利攻占庐江是难以实现的。只可惜刘勋出现重大误判,结果老巢被孙策偷袭,只得落荒而逃,走投无路之下投靠了曹操。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