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焦点热文:朱载壡薨逝后,明世宗再不准人提立太子之事

2023-04-06 15:55:08
A+ A-

明世宗嘉靖帝立不立太子,立谁为太子,不是严嵩能够左右、鼓动的。嘉靖帝以外藩入继大统,孤身少年,十六岁就开始对抗诸文官集团,丝毫不落下风。

先以“大礼议”逼退杨廷和;然后操控张璁、桂萼打击和自己不对付的文臣;再用夏言攻击张、桂,使之致仕,而后用严嵩,杀夏言,宣示皇权;最后用徐阶消灭严氏集团。驾驭群臣之术、操控朝政能力,在整个大明皇帝内能排前三。

严嵩之所以受宠,是嘉靖帝故意纵容,利用严嵩一党,打击其他文臣,控制朝局。利用完了之后,扶持徐阶等,顺应民意,罢黜严氏,以示圣君皇威。幸亏嘉靖帝先驾崩,如果多活几年,徐阶又是下一个被他打击倒台的首辅。


(资料图)

而严嵩一党并没有与裕王不和,至多是飞扬跋扈了些。真实历史上,嘉靖帝的两位皇子地位超然,不是一个文臣,即使他是首辅,能够正面对抗的。

嘉靖帝表面上对于儿子们冷漠、不关心,那是有原因的,如果严嵩不知好歹,挑起对皇子的事端,那么嘉靖帝绝对会翻脸,严惩不贷。

朱厚熜

嘉靖帝朱厚熜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接过因病驾崩的堂兄正德帝朱厚照遗留下的皇位,成为大明第十一代皇帝。之后因统嗣问题,与朝臣们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

嘉靖帝继位后,迟迟没有生出皇子,这自小让崇信道教的他十分不安,所以求教于平日里尊奉的道士陶仲文。陶仲文也不知是真有本事,或者是误打误撞,在给嘉靖帝修炼丹药、斋醮求仙中为皇帝举行求子法事,并配制“生子灵药”献于嘉靖帝。

就这样,或是天意、或是人为,嘉靖十二年(1533年),二十八岁的嘉靖帝终于喜得皇长子。

对于古人来说,二十八岁才得子,已经是属于较晚了,尤其对于皇帝,更加如此。所以喜不自禁的嘉靖帝对于这个长子那是相当重视,自其出生起,天天探视襁褓中的幼儿,并亲自为其取名“朱载基”,世序传承的含义十分明显。

但是让嘉靖帝没有想到的是,不过两个月后,这个承载着自己巨大希望的长子居然夭折了。嘉靖帝悲痛不已,追赠长子为哀冲太子,按礼制治丧。然后就此事询问深得信任的陶仲文,希望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陶仲文“创二龙不相见之说,青宫虚位者二十年。”

朱厚熜

现代人自然不会相信这么荒谬的说法,古时卫生医疗条件落后,幼儿养不大,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嘉靖帝本来就是痴迷于道教,十分迷信的人,对于这种说法,那是深信不疑,牢记于心。

嘉靖十五年(1536年),皇次子朱载壡出生,嘉靖十六年(1537年),三子朱载垕、四子朱载圳出生。对于连续有皇子出生,嘉靖帝自然是很高兴,自己后继有人。但是之前长子薨逝的事情,还记在心里,“二龙不相见”的论断,嘉靖帝时一时也不敢忘。

为了儿子们的安全,嘉靖帝一反常态,从不去看望皇子,也漠不关心他们的成长,平时尽量避免提到或者看见诸皇子。而立太子这样的大事,也选择遗忘。

嘉靖帝不是不关心儿子,而是太关心了,他生怕自己的热心、关爱,又会带动“真龙之气”,伤害到儿子们,从而导致长子的悲剧再次上演。所以故意不闻不问,使得相互之间减少接触,已保平安。

而诸臣们怎么会知道皇帝的内心,所以在皇次子朱载壡稍稍大些后,就上书建议嘉靖帝尽快立储,以稳定国本。皇帝有苦说不出,又不能明说(那样就会驱动龙气,克害儿子),以免儿子出意外。

朱厚熜

但是架不住诸臣的上疏,自己多少也有侥幸心理,于是勉强在嘉靖十八年(1539年),嘉靖帝立四岁的次子朱载壡为太子,以安抚天下,但平时还是尽量避免与太子见面。

之后十年,太子倒是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地长大,嘉靖帝似乎也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谶言是不是终于失效了。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太子年满十四(虚岁),按照大明祖制,到了出阁读书的时候了。而太子出阁仪式,作为皇帝的嘉靖帝是必须要到场,并作为主角,举行一系列繁琐的流程,与太子要有非常近距离的接触及交谈。

按本意来说,嘉靖帝非常不愿意出席,以免“龙气相克”,但是作为祖制,又不能不遵守。两难之下的嘉靖帝,在侥幸心理下,及遵祖制的自我安慰下,最后还是出席了太子的出阁仪式,并几乎第一次与自己的儿子近距离接触,交谈。

诡异的是,就在出阁仪式结束的第二天,太子朱载壡突发急病,第三天,不治而亡,追谥庄敬太子。这下嘉靖帝是悲伤万分,并悔恨不已,恨自己万万不该有侥幸之心,去和太子见面,从而导致违反“二龙不相见”的忌讳,最终使得太子早夭。

朱厚熜

在付出两个儿子的性命代价下,嘉靖帝再也不敢掉以轻心,轻易与儿子们见面了。之后,对于其他诸子,嘉靖帝严格遵守规矩,绝不接见,也不操心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即使出阁、册封、大婚这样的大事,也是能躲就躲,躲不掉也绝不接近,远远地看一看就算了。

外人都以为皇帝脾气怪异、冷漠,不关心儿子,谁知道嘉靖帝其实是为了保护儿子不再受“龙气克害”呢。虽然这是个迷信,但是当时的嘉靖帝,也无法辨识,只得就这么应对了。

而且此后,嘉靖帝再也不提立太子之事,也不准朝臣提及。如果有人不开眼,妄言立太子之事,皇帝绝对会大发雷霆,重重惩处。作为嘉靖帝心腹的严嵩,平日里揣摩上意,小心应对,怎么会不开眼,去提什么更立太子的事情呢?

同时,嘉靖帝个性古怪,既多疑、又好面子、还护短。自己因为谶言而不得不与儿子们不见面,表面上漠视。但是私底下,对于百官有接近裕王、景王(嘉靖帝八子,长子、次子都亡故了。而嘉靖帝五、六、七、八子均年幼早夭,成年皇子只有三子朱载垕,封裕王、四子朱载圳,封景王)的,他会以为朝臣们又依附皇子结党的嫌疑,多给予重罚。而那些揣摩圣意,自以为皇帝不关心二王,所以上书时有捎带、或者攻击二王的蠢货,嘉靖帝更是大怒,常常下旨重责。搞得诸臣不知该如何与二王相处。

所以,整个嘉靖一朝,除了皇帝亲自任命的王府属官外,其他官员,既不敢接近裕王、景王,也不敢针对二王。保持与皇帝一样的态度:木然、无视、尽量少接触。而侍候嘉靖帝数十年的首辅严嵩,自然更是明白。无论是拥立裕王,还是针对裕王、鼓动皇帝更立景王,都不是好权谋。哪一个皇子严嵩也不敢接近。性格高深莫测的嘉靖帝,绝对会因为严嵩的主动选边,而产生对他的猜忌,并很大概率上采取措施处置他。

严嵩

所以,严嵩绝对不会主动去挑事,自认为能够左右皇帝的意志,去挑唆、鼓动嘉靖帝,更立本来就没影的、还是嘉靖帝心里忌讳的“太子”之位。

嘉靖四十年(1562年),景王朱载圳就藩德安,这样,朝中就只剩裕王一位皇子了,而这也表明,嘉靖帝是将裕王按照皇储来对待的。

但是,从始至终,嘉靖帝也没有册封裕王为“太子”,以此来躲避“皇帝为真龙,太子为潜龙。二龙不相见”的预言。不立为太子,不算潜龙,这总没有事了吧。

嘉靖四十一年(1563年),严嵩倒台,严氏一党被彻底清算。而新任首辅徐阶,则是表面疏远,实际上亲近裕王的朝臣。同年,裕王第三子,也是实际上的长子朱翊钧(即日后的明神宗万历帝)出生,这也是嘉靖帝生前唯一成活的孙子。而这一些内外的助力,更加稳固了裕王的储君之位。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十八岁的景王朱载圳在藩地德安薨逝。嘉靖帝得知这个消息后,和首辅徐阶说:“此子素谋夺嫡,今死矣。”言语中透露着一丝鄙视。至此,嘉靖帝活着的儿子,就只剩裕王一人,皇储之位,再也没有别人可以考虑了。

朱载垕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六十一岁的嘉靖帝朱厚熜驾崩,唯一活着的儿子朱载垕理所当然地继承皇位,成为大明第十二代皇帝,即明穆宗隆庆帝。

直到继位前一刻,隆庆帝的身份还是裕王,而不是太子。这也完美地避开了“皇帝真龙,太子潜龙”的谶言,嘉靖帝数十年不敢稍忘的“二龙不相见”,终于得以圆满地结束。

责任编辑:bH_0495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