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我们在看古代影视剧时,有时会出现这样一幕,一个恶人犯下滔天大罪、人人愤恨之际,最振奋人心的是,高堂之上的审判官员下令将之凌迟处死。那么,究竟什么是凌迟呢?为什么能让群众如此兴奋、让犯人如此害怕?
凌迟,就是“千刀万剐”,是封建社会最残忍的酷刑之一。据专家考证,凌迟这一酷刑的发明者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在南北朝时,东魏元帅高澄帅兵攻打梁朝,活捉了徐州总督兰钦子京,不仅强迫他做厨师,还对兰钦子京打骂不堪,最终,兰钦子京因不堪重辱,把高澄杀死了;高澄的弟弟高洋,为了替兄长报仇,把兰钦子京“轻刀脔割”,头颅做成了一套的酒具。
南北朝时期,凌迟的刑罚还不是特别苛刻,但明朝建立后,凌迟的刀数由元朝的120刀,上升到1000多刀,极其恐怖,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千刀万剐”。到了清朝,凌迟达到了巅峰,据晚清时期留下的老照片,我们能看到罪犯被凌迟的场面,令人毛骨悚然。那么,凌迟酷刑究竟有多可怕,刘瑾被凌迟3357刀,袁崇焕则只剩下骨架,这两个例子足以说明!
然而,事情并未结束,皇帝有令,人虽死了,刑罚还要继续。最终,刘瑾被割了足足3357 刀。但是,让人不寒而栗的是,百姓不愿放过刘瑾,围观的京城百姓为了解恨,纷纷拿钱向刽子手购买刘瑾被割成细条的肉,边喝酒边吃下,“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尽管刘瑾作恶多端,但他所受的刑罚和百姓的行为,依旧让人惊悚阵阵。
到了崇祯皇帝时,凌迟作为一种刑罚,发展到了极其变态的程度,国人的残酷、血腥、愚昧在这一刑法中尽展无余。当时,有的刽子手喜欢用利刃,有的喜欢用钝刀;有的先斩犯人的肢体再割肉,有的则先慢慢割肉、再斩断肢体,让人不寒而栗;在性别方面,实行刑罚时也会有较大差异。
1630年,一代名将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下令凌迟处死,正处于这样的时期。他当时被用渔网罩住后,被刮了3543刀,只剩下骨架,惨烈致死。不晓内情的围观民众,竟然争相购买袁崇焕的肉吃。当时,还有刽子手一边割肉,一边一条条地进行出售,不少市民买肉去做药引子,最终他只剩下一副骨架,袁崇焕将军之死,可谓惨烈之至。
凌迟可怕,吃人肉更可怕,国民的残忍和愚昧,让人痛惜不已。好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群臣的强烈建议下,光绪下旨废除了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自此,凌迟被斩首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