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为封建时代最优越的选官制度,科举制自诞生之后,便被历代统治者沿用了1300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科举考试有关的历史故事也不可胜数。在科举的体系中,殿试中的第一名被称作“状元”,而1300多年里出的状元加起来也不过400多人。作为科举考试中的头一号,状元郎自然也有许多传奇故事。本文要介绍的,便是清朝两百多年里唯一的一位四川籍状元——骆成骧。
自古以来四川便有“天府之土”的美称,但这片土地所出的状元却屈指可数。有清一代二百余年,四川也有且仅有骆成骧这一位状元。仅仅是这样的一层身份,骆成骧就可以称得上是传奇了,但他的故事远不止于此。骆成骧本姓李,7岁丧母,父亲将他过继给了骆姓商人。此后骆成骧才改姓骆,并在养父的支持下发奋读书。因为经商赚了一些钱,再加上骆成骧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于是养父便雇了先生专门辅导他一人读书。
对大清朝而言,这是一次寻常的科举,而对光绪帝而言却是意义非凡的。众所周知,同治帝驾崩后,光绪帝凭借是慈禧太后侄子的身份登上了皇位。然而慈禧太后不过是想立一个傀儡皇帝,好让自己继续掌权。然而面对祖宗家法和满城文武的压力,慈禧也并不敢肆无忌惮,在表面上还是给够了光绪帝皇帝的体面。但即便如此,实权也依旧被慈禧太后牢牢掌控,光绪帝空有一腔救亡图存的热血却没有施展的空间。
皇帝之所以斗不过太后,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效忠自己的官员。试看满朝文武,个个都是大清的栋梁,可是哪个不是唯慈禧太后马首是瞻?科举考试是朝廷选拔官员的地方,光绪帝自然也希望在殿试中拉拢一批可以为自己所用的年轻人。正因如此,当年轻的光绪帝看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8个大字后,被触动了内心的他也不禁落泪,想不到天下还有愿意忠于皇帝的学子。光绪帝也没有辜负骆成骧的热血,当场钦点:状元就他了!
这样传奇的经历并没能挽回历史的车轮,骆成骧虽一生为官清廉、在位上兢兢业业,却终究没能改变清朝灭亡的命运。民国建立后,骆成骧曾被请出山担任临时议会的议长等众多职位,但在每一个职位上,他都以廉政为先、以百姓为先。因此即便骆成骧多年为官,家中却始终没有余财,百姓为称他为“布衣状元”。1926年,61岁的骆成骧在家中病逝,当地百姓自发挂白凭吊,城中为之空巷。
时至今日,骆成骧的一句“天下无如吃饭难,世上唯有读书高”依旧勉励着一代代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