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大部分的皇帝都是父死子继,除了有少个别的除外。哪怕是兄终弟及,皇位也会落在亲兄弟这一脉,比如说宋太祖正是如此,传给了亲弟弟赵匡义。皇帝早故传给堂兄弟的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此人便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他原本封底在安陆州,是个小小藩王。无奈堂兄朱厚照早故没有子嗣,三伯弘治皇帝没有子嗣,他的父亲排行老四,所以选择了他继承皇位。
1:明世宗登基实属意外,天上掉馅饼
按照现在来说,这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如果正德皇帝不胡闹,皇位无论如何也传不到他的头上。可一切命运似乎早已注定,那边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这边朝廷派遣大太监谷大用,寿宁侯张鹤龄,内阁大学士梁储,礼部尚书毛澄等数人前往安陆州迎接朱厚熜,前往京城继承皇位。
(相关资料图)
正德十六年四月初一,朱厚熜拜别其父陵墓,次日告别其母蒋氏启程。由于先帝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火急火燎用了20天的时间赶到了京城,当时朝廷官员就关于什么礼仪迎接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展开争论,礼部尚书毛澄按照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建议,坚决让朱厚熜以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
2:十五岁少年性格执拗,有一是一,说到便做到
嘉靖皇帝朱厚熜觉得这件事情很是荒唐,自己明明有父亲不认,抛弃自己父亲,为了皇位认别人当爹。当时围绕着朱厚熜和内阁首辅杨廷和之间展开了无数激烈的斗争,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出一位十五岁少年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他看准了杨廷和急于立自己为皇帝,所以反复僵持之下,无奈杨廷和只得就此作罢,但不代表以后都善罢甘休。
3:围绕着"大礼议"双方展开激烈争论,皇帝无奈胜出
不久,等到嘉靖皇帝朱厚照坐稳,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那里?想追赠自己的父亲为皇帝,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展开了叫"大礼议"的激烈争斗。内阁首辅杨廷和为官多年,城府很深精于算计。便提出了拥戴弘治皇帝为皇考,自己的爹为皇叔父,另外从一支藩王的后代中选一个过继给兴献王,这样兴献王这一脉也未能断了香火。
朱厚熜这个皇帝不要看年纪小,骨子里很孤傲,从不和别人低头。在这件事情上,他也低声下四希望杨廷和能放过他。没想到他一直僵持不放,曾经在弘治皇帝手下当官,有提拔之恩对先帝有感情。朱厚熜这会孤零零一人,自己虽然这边派人前往京城迎接母妃,可千里迢迢,到了八九月份才刚到通州,之所以这么晚,我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正德皇帝死后,新皇帝的继位成为头等大事
要知道在以前那个封建统治时代,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一死,如果没有子嗣,就要在最亲的兄弟当中选择一人继位。拖得时间越长,越动摇国家统治的根本。很容易造成外敌入侵,国家频危。由于这个时间的紧迫性,杨廷和等人等不起这个时间,仓促之下让朱厚熜继承帝位。
第二:朱厚熜北上只带了区区数人,母妃拖家带口没有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