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并在绵竹大胜诸葛瞻,随后3万大军直指蜀汉心脏成都,后主刘禅不战而降,刘备诸葛亮披荆斩棘打下的江山就此灭亡。实际上,刘禅的投降是一项错误,因为当时的他,尚有四个“可以一战”的巨大优势!
第一,主力尚在。尽管绵竹一役,蜀军损失惨重,但绝非《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7万之众,要知道,蜀军总兵力历来在10万左右,姜维在剑阁方面的5万兵力是蜀军主力,另外蜀军在成都城内还有1万左右的卫戍部队,在南中等地也驻扎有不少的兵马,总之,绵竹之战后,蜀军的主力尚在,特别是姜维的5万兵力,实力仍然保存完好。很多人会说,姜维不是在剑阁被钟会绊住了吗?绊住不假,但并非无法分兵援助成都,熟悉剑阁雄关的人应该知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依托如此有利的地形,姜维的5万兵力绰绰有余,完全可以拿出2-3万的兵力回援成都,而这支援军,将是刘禅的第一个“可以一战”。
第二,成都可守。上面我们提到,蜀军在成都仍然留有1万左右的卫戍部队,这支部队,依托城高池深的成都,完全可以坚守。据《三国志》记载,蜀汉国库有米四十万斛,有黄金千两,有丝绸布匹二十余万匹,看来,成都作为蜀汉国都,拥有大量的人口、粮食和金钱,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成都在这个乱世没有遭遇过战争洗劫(刘备入主成都是和平解决),具有强大的战争动员潜力,以1万守军为基础,组建一支强大的守城部队并非难事。反观邓艾,尽管兵临成都城下,但毕竟是客场作战,劳师远征、粮食不足、水土不服、军心不稳,都将成为摆在其面前的难题。实力对比之下,守住成都并非难事,这是刘禅的第二个“可以一战”。
第三,魏军内讧。尽管刘禅治下的蜀汉,也存在很多派系斗争问题,但与魏军内部矛盾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魏军的内部矛盾,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钟会和邓艾的内讧,尤其是邓艾偷渡阴平后,钟会对邓艾充满了刻骨仇恨。钟会本想通过灭蜀之战一战成名,但这份功名,都被“贼匹夫”邓艾夺走了,要知道,司马氏对钟会是颇为器重的,魏国16万大军伐蜀(一说18万),钟会独自掌控其中10万,恩宠十分明显,但钟会手握10万重兵,最终只是为邓艾做了嫁衣裳,他势必咽不下这口恶气。此时的刘禅,真正的敌人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邓艾的3万兵力,只要巧加利用,钟会的10万大军甚至可以成为帮手(姜维后来确实做到了)。因此,钟会对邓艾的仇恨,正是刘禅的第三个“可以一战”。
第四,东吴之援。三国鼎立是可以长期存在的,正如一个三角形那样稳固,但如果一方被吞并了,就成了两国对峙,这种态势往往难以持久,因此,对于东吴来说,蜀汉不能亡,否则唇亡齿寒。事实上,在魏国伐蜀之际,东吴已经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两支援军,丁奉率军向魏国寿春挺进,以便“围魏救蜀”,孙异则率军前赴沔中救援蜀国,但那时候没有高铁,也没有空降兵,援军抵达战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只要刘禅在成都扛住邓艾的“三板斧”,撑上一段时间,东吴的援军就会成为刘禅的救命稻草,诚然,吴兵入蜀,必然也是后患无穷,但正如一个濒危病人,药物能救命就行,至于有没有副作用已经不重要了。因此,东吴已经上路的援兵,正是刘禅的第四个“可以一战”。
结语:主力尚在、成都可守、魏军内讧、东吴之援,这就是刘禅的四个“可以一战”,如果不投降,一些仍是未知数,但很可惜,刘禅选择了闪电投降,所有“可以一战”都没意义了,东吴甚至反咬一口,开始攻打蜀汉的永安城。世事皆如此,你自己不放弃,他人的帮助才有意义,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就只能成为“扶不起的阿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