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世纪后半叶,随着冶金、机床加工等技术的进步,火炮进入了快速射击时代,欧洲各国纷纷发展速射炮,奥匈帝国也不例外,该国第一款现代化的陆军野战炮即是8厘米FK M.5(8 cm Feldkanone M.5)。
相比于欧洲其它几个强国,奥匈帝国的火炮技术更迭略微慢了一点,1899年尝试开发速射炮,可这种火炮的炮管与炮架之间没有弹性部件,没有先进性可言,随后对德国火炮进行测试,这才在1902年确定了本国现代化野战炮的性能指标。
斯柯达在1905年完成了新式牵引野战炮的设计,虽然名为8厘米炮,它的实际口径为76.5毫米。该炮新旧技术杂糅在一起,同时期其它国家已经普遍采用钢制炮管,可FK M.5仍采用青铜炮管,使用水平滑动炮闩闭锁,炮管与一体式炮架之间安装了液压弹簧后坐系统。
火炮战斗重量1065千克,身管倍径30,火炮俯仰角度在-7°30′~+18°,方向射界7°52′,该炮是奥匈帝国历史上第一款能发射定装弹药的火炮,其HE弹重6.68千克,炮口初速度500米/秒,最大射程7000米。
FK M.5较之前火炮有了很明显的进步,战斗射速在8~10发/分钟,但与同时期其它先进型号相比存在明显缺陷,火炮很难拆解组装, 不适合山地部队使用,所使用的HE弹药装药量只有区区120克,爆炸后产生的裂片很少,反人员能力不足。
1908年,斯柯达在原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火炮可以快速拆卸,分成3个大件独立运输,有利于山地部队使用,不过其它作战参数没什么变化,新的火炮被命名为FK M.5/8。一战期间因为缺少防空炮,这款野战炮又拆除炮架安装在旋转座上,充当临时中口径防空炮使用,它的最大射击高度可以达到3900米。
最为当时奥匈帝国手中最先进的国产野战炮,FK M.5及后续版本总共生产了3200多门,是陆军的主力装备之一,一战期间使用广泛,意大利军队曾缴获一些,并将缴获重新命名为Cannone da 77/28 modello 5/8,它们被用于埃塞俄比亚战争和二战。
奥匈帝国在1918年解体之后,这些野战炮分散到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和南斯拉夫,二战前和二战初,德国通过吞并和占领捷克、南斯拉夫等地获得了大量FK M.5/8野战炮,并把它们重新投入使用,德国人给的新名字是7.65 cm FK 5/8,因获得地方差异加以t、j等后缀表明其来源,例如t代表捷克。
FK M.5系列火炮在二战期间已经落后,没多少战场表现机会,二战结束后不再有国家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