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王伐纣之后,如何对待商朝遗民,儒家有过很多论述,核心都是讲述武王“仁义无双”,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西汉刘向编写的《说苑·武王克殷》。
武王克殷之后,考虑如何处理殷商之民,于是就询问了姜子牙、召公奭、周公旦三人:姜子牙说将殷民全部杀死,召公奭说将有罪的全部杀死,周公旦说让他们不因朝代变更而变化,让他们继续各安其业,只清算纣王一人。最终,周武王接受了周公旦的建议。
如果《武王克殷》是真实的,那么周武王将无愧于一代贤王,乃至千古难得一见的贤王,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殷墟考古揭开了残暴的一幕,改写了传统认知,周武王的“暴行”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他的历史被严重美化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当时世界第一都城,为何会被废弃?
谈论让人遗憾的古代建筑群,秦始皇的阿房宫名列首位,但鲜为人知的是,阿房宫并未真正建成,只打了一个地基而已,而位于安阳的商朝都城,被营建长达300年,面积高达30平方公里,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里面建筑鳞次栉比,居住了至少十余万人,如此庞大的一个都城,却在商周交替之际被废弃,那么废弃的原因何在?
根据史书记载,武王伐纣之后,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让其管理殷民,于是“殷民大悦”,但因为武庚叛乱,周公东征诛杀武庚,并将殷民强行迁走,部分划分给了卫国,部分迁到了如今的商丘,由微子启在商丘一带建立宋国。
于是,曾经的商朝都城就此沦为废墟,故称殷墟。如今通过考古知道,殷墟大约就废弃在商周交替这一时间,后续没有再被使用过。
但一座庞大的都城就此被废弃,还是让人不可思议。笔者认为,商都被废弃之前,必然遭遇过不可修复的破坏,问题是谁破坏的呢?武王伐纣时,还是周公东征时?
其次,殷墟刘家庄青铜器,埋藏点很反常!
按照正常来说,青铜器属于珍贵财产,部分更是重要礼器,一般不会随便放在某个地方,但在殷墟刘家庄北部的考古中,专家在储存粮食的窖穴与水井等里面,竟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个头相对比较大、损毁的较多,其中损毁的青铜器似乎是被有意破坏的。
根据考古报告,该遗存时间为殷墟四期晚段,相当于商周之际时。那么,为何这些有意被损毁的青铜器,都出土在不应该的位置,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毓灵认为: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殷人在大军逼近之时,迫不得已,把不便携带的青铜器随手弃置于储存粮食的窖穴与水井内。“周王大军进入殷都,烧毁建筑,抢夺财物应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牧野之战落下帷幕之后,周人大军进入朝歌(应该是当时的陪都),稍远的商都城内乱作一团,不少殷人仓皇逃亡,于是就将不便携带的青铜器随便埋藏了起来。从这些青铜器的遭遇来说,《武王克殷》不可能是真相,只可能是儒家对武王的美化。
第三,殷墟王陵无一幸免,为何全部被盗?
盘庚迁殷之后,商代一直定都于此,十余位商王埋葬于此,但现代考古殷墟王陵区时,却惊讶地发现“所有陵墓无一幸免,全部被盗”,甚至大批贵族墓也被盗掘。那么,盗墓贼到底是谁呢?
其实,现代学者通过考证确认,盗墓发生于商周交替之际,因此肯定是周人,动用了军队的力量,大规模盗掘王陵与贵族坟墓,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随葬品,一方面则是要“以绝殷祀”,灭亡其国的象征。
不过,盗墓究竟发生于武王伐纣时,还是周公东征时,或者是不是武王、周公时都发生过,如今还有一定的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连商人坟墓都不放过的周人,又如何会放过殷人百姓、以及他们的财产!
通过殷墟考古可见,周武王极力宣扬的“以承天命”的背后,伴随着的必然是大肆烧杀抢夺,除了抢夺各种宝物之外,可能还有大规模焚烧建筑等行为,导致无数百姓被杀或流离失所,甚至直接沦为奴隶。或许,朝歌就是被周武王军队毁掉,而商朝都城(殷墟)被半毁。正因如此,再加上周公东征的二次破坏,最终彻底破坏了商朝都城,让其被彻底废弃!
周武王对商都到底做了什么,《逸周书·世俘》或许揭开了真相,该书记载:武王伐纣时,周人杀死18万商人,俘虏商人33万(绝大部分必是平民),捕获1万多头虎、熊、犀牛、鹿等动物,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其中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等。原本,《世俘》是周人炫耀战绩,不料却将周人的暴行流传了下来。
可见,周武王或许雄才大略,但与“仁义”相去甚远,所谓《武王克殷》等记载,无疑是在美化周武王。所谓历史是胜利者的宣言,古今概莫如此吧!
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报——殷墟缘何由都城变废墟》、《武王克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