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7月,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在广州誓师发起北伐战争。到1928年12月,张学良完成东北易帜后,北伐战争取得了圆满成功。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统治全中国,成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唯一代表政权。
(北伐军旧照)
(相关资料图)
那么,在国民政府北伐时,为什么北方的军阀们不一开始就联合起来,共同反抗北伐军呢?
国民政府之所以敢北伐,其实也算是钻了空子。
1926年,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和张宗昌组建了讨赤联军,一起对冯玉祥发起了进攻,历史上将这场战争称为“南口大战”。最终,冯玉祥的国民军在联军的围攻下弹尽粮绝,开始向着包头一带撤退。
就在吴佩孚忙于瓜分胜利果实的时候,国民政府趁着吴佩孚倾巢而出,开始向湖南发起进攻。
作为久经沙场的名将,吴佩孚当然考虑到了国民政府北上的可能。而他之所以还敢继续出兵,显然是对国民政府可能发起的进攻并不忧虑。
说起来,国民政府北伐开始的时候的确有点磕碜,所有部队满打满算也不过是10万出头。北方的军阀们大都坐拥几十万部队,而吴佩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哪怕抛开湖南一省的兵力不算,吴佩孚都还有20万人马。
这样一来,北洋政府10万部队的牌面阵容,确实是有些不够看。因此在吴佩孚看来,即使国民政府真的倾巢而出,他也能在留守军队失败前赶回救援。
(吴佩孚)
不止吴佩孚,当时中国的其他军阀也根本没有把国民革命军放在眼里。从人数上来说,国民革命军的军队人数不多。从地盘上来说,国民政府只占据两广及南方小部分地盘,而张作霖坐拥整个东北,吴佩孚虎踞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孙传芳又占领了江南大部分地区。他们也根本没有理由惧怕国民革命军。
因此在北伐战争开始的时候,其他军阀顶多也是把国民政府当作一股军阀势力对待。他们根本没有必要去联合起来共同抗击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弱小的势力。
然而在北伐战争开始后,国民革命军的表现却让众多军阀大跌眼镜。
国民政府派出的先头部队是由李宗仁、白崇禧率领的桂系第7军,也是国民政府的王牌部队之一。吴佩孚留在湖南的守军基本上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等吴佩孚集结其他省份的20万大军赶回来时,国民政府已经疯狂扩军到了30万。吴佩孚在双方的正面战争中大败,开始转而寻求其他军阀的帮助。不过,其他军阀基本都采取着看戏的态度,他们都是假惺惺地敷衍着吴佩孚,但就是不出兵。
最终,吴佩孚在寻求靳云鹏帮助的过程中,反被靳云鹏收编了部队。吴佩孚走投无路,只能到天津租界当起了寓公。
在控制住两湖地区后,北伐军开始向孙传芳发起进攻。随着江西、浙江、福建三省的失守,孙传芳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赶紧向张作霖求援,意图组织联军共同抗击北伐军。
(孙传芳旧照)
张作霖迅速联络了张宗昌一起向北伐军发起反攻。但张宗昌军队战斗力孱弱,国民政府在工人武装的配合下很快攻克上海和南京。
1927年8月,北伐军在龙潭战役中取胜,孙传芳部队几乎遭到全歼。
眼见北伐军所向无敌,山西的阎锡山脑袋转得快,率先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紧接着,本来就和张作霖等人不对付的冯玉祥,也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在整合两个势力后,北伐军已经拥有了70万大军。而仅剩的对手张作霖和张宗昌却只有40多万。
最终,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所部被迫撤出关外。但在撤军的途中,张作霖却不幸被日本人炸死于皇姑屯。此事之后,北伐军同奉系进行了谈判。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北伐战争正式结束。
说起来,张作霖在北伐战争后期终于意识到了北伐军的强大,但当他想要寻找盟友时,却已经为时太晚。
在军阀混战时期,各地军阀向来是尔虞我诈、各怀鬼胎。在北伐军和吴佩孚交手时,北洋军阀大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巴不得吴佩孚和北伐军两败俱伤。当吴佩孚战败时,大部分军阀仍然在考虑如何瓜分吴佩孚的地盘,让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达目的,他们甚至不惜在“盟友”背后疯狂捅刀。
当然,北伐军一开始的10万部队的确看起来没什么威胁,军阀们不联合也算是情有可原。但北伐军强悍的战斗力和令人咋舌的整合速度,却是最终让军阀们看走了眼。
(参考资料:《民国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