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在欧洲,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对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两个阵营都有许多小国。随着历史发展,1991年,华约也解散,同年苏联也解体。回望苏联的解体,少不了东欧剧变带来的影响。作为苏联的小弟,东欧国家为何会发生剧变?东欧剧变的原因很多,比如,东欧国家的体制僵化,国家内部矛盾激化,经济封闭式发展,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矛盾等,这些原因都导致东欧国家,政治发生剧烈的动荡。
东欧剧变也让苏联陷入困境。而在苏联解体中,同样有不少原因。比如过渡的重视重工业,却忽视了轻工业;又或者是,苏联走上错误的农业改革,导致苏联的粮食危机出现。在苏联解体前,苏联的农业是如何的?粮食危机给苏联带来哪些冲击?早在苏联成立初期,农业就由国家集体计划经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给了苏联很大的帮助,有效地减少了贫困率。
经过二战后,苏联也成为超级大国之一。随着与美国之间的冷战开始,苏联被美国带偏。许多资金都投入到对抗中,却忽视了自身的问题。在农业发展上,苏联经过前期的快速发展,到五十年代时,苏联农业的弊端开始显现。为了改革农业,赫鲁晓夫推行了玉米运动。在广大的西伯利亚进行玉米推广,因各种原因,最终导致玉米运动失败。尤其是不顾苏联的环境,强行推广种植玉米,最终引起人民的反对。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失败后,造成苏联农业生产减少4/5,导致粮食危机进一步加剧。1962年,苏联只能提高食品零售价,而赫鲁晓夫之后,苏联的农业依旧艰难。勃列日涅夫时期,为了提高生产率,采取的政策是: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及放松各种政策,这使得农业稳步的提升。但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农业发展好的时候,依旧盲目的追求超越式发展。
1971年,苏联大力发展大型畜牧业,这造成大量粮食浪费。之后更是对农庄进行改革,全部过渡到大型国营农场中,再次把农业集中起来。这造成农场员工的工资,和劳动成果并没有关系,全靠分配,也减少农业的生产率和积极性。这些都使得苏联农业效益不断下降。1971年到1975年,苏联粮食为1.816亿吨,之后不断下降。勃列日涅夫下台后,苏联农业的衰退,依旧没有停止。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的农业已经连续多年下降,这把苏联逼入了深渊。为此,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苏联农业。
1986年,苏联推出承包制与合同制,这两个方针迅速推广到农场、家庭、生产组等。这是正确的方针,直到1991年,苏联才全部完成改革。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农业时,苏联的经济呈现出负增长。当时苏联内部矛盾越来越激烈,即使戈尔巴乔夫再怎么做,依旧挽救不了苏联悲惨的命运。加盟国的独立愿意加剧,谁也挽救不了这个红色帝国的解体。而从苏联进口粮食来看,就能看出这个国家的农业落后。
1963年,苏联开始从外国进口粮食,之后逐年递增,到1970年,进口粮食为220万吨。1975年,增加到1590万吨。1980年为2940万吨,1983年为3390万吨,1984年为4600万吨,1985年为4560万吨。从这里可以看出苏联粮食缺口之大,需要从外国进口弥补缺口。整个八十年代,苏联的粮食进口占到世界15%,他也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从这也看出,粮食危机对苏联的冲击有多大。在苏联重视重工业的同时,对农业和轻工业的忽视,依旧得不到更多的资源投入。有85%的投资,都是用于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再加上每次农业改革,都会把苏联带入困境,最后苏联一步一步的走入绝望,迎来的是他最终的解体。即使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但农业的落后,造成的粮食危机,也成为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