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赫尔松地区的战事愈发扑朔迷离,但随着普京从赫尔松撤出几乎所有民众,俄军似乎准备好了放下包袱,在赫尔松大干一场,但局势仍然对俄罗斯十分不利。而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
自10月份以来,乌克兰南部港口城市赫尔松就成为了战事的焦点,此地已成为俄乌双方角力最为激烈的地区。而俄罗斯方面的行动,再一次表明普京对此地的高度关切。据环球时报11月5日消息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4日表示,应该将赫尔松地区的所有民众从战斗区域撤离,因为不能让平民遭受损失。同日,俄罗斯宣布赫尔松市进入24小时戒严状态,此举表明此地的局势正极为紧张。虽然有分析认为,俄罗斯方面可能会在补给不畅的情况下从赫尔松撤出军力,但普京的决定暗示了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俄军准备放下包袱,在此地和乌军大干一场。
作为俄罗斯开战至今控制的唯一一个州首府城市,赫尔松对俄罗斯的战略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此地具有重大政治象征意义和实际军事意义。在普京宣布四地“公投入俄”决定之后,若俄罗斯再失去赫尔松,那么在政治上会有极坏的影响,这会让俄罗斯的公投结果显得极为尴尬。而在军事上,赫尔松是通往克里米亚半岛的关键枢纽,此地的公路网直接通往克里米亚,俄军一旦失守将给乌军沿着公路向克里米亚突击的机会。而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乌军攻克赫尔松,并且在第聂伯河南岸建立桥头堡,那样一来,俄罗斯也就失去了依托第聂伯河天险阻止乌军攻势的机会,不仅克里米亚门户洞开,俄罗斯在第聂伯河防线也将被撕开一个大口子,后果不堪设想。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方面此前已经从赫尔松撤走了大批民众,此时普京再次强调需要从赫尔松撤走民众似乎有些多余。但考虑到俄军面临的严峻局面,普京恐怕是想将撤离工作做的干净一些,以便更好地支持赫尔松地区的俄军。如今,赫尔松地区的俄军具体数量未知,但按照乌克兰总统顾问的说法,此地的俄军总计有30个营级战术群。如此算来,总兵力可能突破2万,更别提俄军还会引入动员兵增援。然而,俄罗斯此地的补给仍然很困难,要向位于第聂伯河左岸的部队提供补给,需要跨越宽阔的第聂伯河,而此地的大桥已无法使用,浮桥等设施也遭乌军打击,俄罗斯要继续战斗,就得节约一切补给,将所有民众撤出,可能就是减少补给压力的手段,以便将所有补给力量用于此地的俄军。考虑到赫尔松的重要地位,俄军也许准备好了在此地大干一场,不会轻易撤出。
就在赫尔松的战争迷雾仍然浓厚,俄乌双方调兵遣将之际,中国却可能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当地时间11月3日,德国知名智库IFO经济研究所发布的调查显示,德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表示他们已对欧洲经济失去信心,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计划转移在欧洲的产业。事实上,这不是新的消息了,由于俄乌冲突的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和能源成本提升,欧洲工业外迁已经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最有能力承接欧洲工业的国家,无疑就是中国和美国了,中美都有完善的上下游企业与市场,承接欧洲工业没有任何压力。此外,在欧洲已经得罪了俄罗斯的情况下,欧洲经济此时对中国更为依赖,这极大地抵消了欧洲内部的一些警惕中国的呼声。宝马首席财务官就直言“中国不是风险,而是机遇”,这话无疑说出了很多欧洲企业的心声。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欧洲的地缘政治危机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而困扰欧洲的能源问题,虽然不至于让欧洲民众冻的无法生活,但这股“寒气”把欧洲企业逼走一部分倒是没有问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中立的中国不仅不会成为俄乌冲突的受害者,反而会因此得到新的战略机遇,即得到部分欧洲工业进入的同时,成为欧洲方面需要拉拢的合作对象。接下来,只要中国对欧洲展示出开放合作的态度,那么无论欧洲内部的反华派系们如何阻挠,欧洲在现实的压力下,也不得不推进和中国的合作,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