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训练先从理念抓起
(资料图)
■李广兴
近些年基层部队体能训练有了长足进步,官兵练兵热情高涨,大家千方百计提高训练效果,这些都值得肯定和赞赏。需要注意的是,体能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基本素质训练,训练方法必须要讲究科学。
基于多年在基层部队指导体能训练的实践,我认为基层部队科学训练首先应从训练理念抓起。
训练为打仗,伤病要预防
“仗怎么打,兵就应该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兵就应该练什么”。基层部队开展体能训练,是为了提高打胜仗的能力,应该紧紧围绕《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和有关战斗体能课目进行训练。在训练间隙,我们可以通过小竞赛、趣味性比武调节训练气氛,但千万不要在某一单项上追求“冲极限、破纪录”,否则容易以偏概全、喧宾夺主。
训练伤要早做预防。所训课目在哪个部位容易发生伤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和应急处理准备,不要等伤病发生了再做治疗。有的部队体能训练缺乏生理学量化指标的监控,主要以官兵的身体感觉和军体教员的组训经验来掌握训练强度,容易导致过度疲劳和训练伤病。只有会组织、懂训练,不断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用适宜合理的方法做指导,才能不断提升训练效果;只有不断建立和完善伤病预防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训练伤病发生。
计划是前提,实施是关键
有的基层连队没有专门的体能训练计划,而是将体能训练安排列入单位周工作计划表中,占比很小,且没有完整的实施要求和量化指标。由此导致体能训练的盲目性大,训练方法少,缺少针对性,训练效果不佳。因此,体能训练必须根据官兵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时段、任务,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由会组织、懂训练的专门人员来实施训练计划。组训者犹如厨师,火候掌握是关键,对训练负荷的“火候”掌控不同,训练效果就大不一样。
扎实执行训练计划是提高水平的关键,组织实施训练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了解掌握受训人员实际身体情况和训练水平。2.布置训练任务和提出训练要求。3.做好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放松恢复。4.训练顺序一般为速度、技术、力量、耐力。5.按照训练计划,针对受训者不同的量化指标完成训练次数、组数、强度,要关注训练时间和节奏,控制训练强度,根据身体反应随时准备调整计划。6.注重训练伤的预防、康复和疲劳恢复。7.训练后进行讲评和总结。
效能是重点,量变促质变
提高体能训练的效能,离不开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两大要素。训练量是强度的基础,没有一定量的累积,就没有质的提高。而训练强度提升后,又会对训练量提出新的要求。如此循环往复地开展训练,方可促进体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有的单位正常训练周的训练量偏小,强度却偏高,训练中也没有合理的量化指标,实施者与受训者经常都是凭着感觉练。这种训练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训练效能的提升。其实我们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可以有意识地增加训练量、减小训练强度,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训练强度自然会提升,从而达到量变促质变的训练效果。
素质是基础,方法来体现
体能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体能素质是军事训练的运动生理学基础,也是军人基础体能训练的重点内容。
提高基本体能素质水平,训练方法很重要。如在力量训练中,用最大完成数量的75%进行多组数练习,合理加入静力性训练法、退让训练法、循环训练法,并不断变化动作速度、动作幅度和用力位置,可以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再如速度训练中,应重点关注两点:一是注重速度练习应保证距离短、强度高、间歇长;二是争取提升步频、步长的专门练习手段,如小步跑、高抬腿跑、跨步跳、车轮跑、后蹬跑、后踢腿跑、下坡跑等。再如耐力训练中,应格外强调心率监控负荷的重要性。这其中,有氧耐力训练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持续负荷法:心率150次/分、训练时间30分钟以上、每周最少练习3次;二是重复训练法:用相同训练段落和强度,重复训练多次。专项耐力训练方法有:一是完整训练法,用85%~90%的考核强度进行全程完整训练;二是分解训练法,用考核强度进行全程的分段分解训练。
疲劳需监控,恢复为根本
疲劳是在主观上表现为疲乏无力的不适感,客观上表现为人无法在特定的身体负荷下继续训练。疲劳按照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在体能训练中,准确适宜的运动负荷,会使机体产生良性的训练适应和轻度的疲劳。当负荷过大、超过了受训者最大耐受能力时,会产生中度疲劳;此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恢复,会进一步发展为重度疲劳。重度疲劳的积累会给受训者带来损害,导致其健康状况和机能进一步衰退,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不良后果。因此,体能训练时要对官兵的疲劳程度进行监控,对训练后中度以上的疲劳及时恢复,尽量减少重度疲劳的发生。
恢复主要是指酸痛和疲劳之后的身体复原。如果没有恢复,负荷刺激后所造成的人体机能下降和能源物质的持续消耗,以及肌肉、筋膜等组织微损伤的累积或加重,都会使健康受到损害。要想提高受训者的运动能力和竞技表现、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一定要高度重视训练后的恢复。
另外,训练中也应尽量减少极限强度的训练,避免运动损伤和重度疲劳症的发生。我们不应在受训者疲劳时才考虑恢复问题,而应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就设计相应的恢复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各种主动恢复措施,以加速恢复过程,如小强度运动、静态拉伸、按摩、肌筋膜松解和冷热水浴等恢复措施。
(作者系原八一体工大队高级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