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社会

全球看热讯:奔波13年,百万字小说歌颂家乡

2023-02-11 08:48:21
A+ A-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资料图】

奔波13年,百万字小说歌颂家乡

平度63岁老人写满20本文稿纸,预计今年定稿出版

李学福正在进行文稿修改。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杨阳

今年63岁的李学福出生在青岛市平度崔家集镇塔西坡村。在过去的13年里他干了一件足够“疯狂”的事。在业余时间,他便时常背着包,拿着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在村里溜达,碰到在广场小亭子里的老人们,他会上前和他们聊聊村里以前的人和事,为自己的小说创作收集素材。

小说起稿于2010年春,几经修改和补充,目前正进入第四稿的修改中,预计今年将定稿出版。从50岁写到63岁,李学福写成了100余万字的长篇作品《蒲青红于三月花》,写满了20本专用文稿纸,爱家爱乡之情令人唏嘘感叹。

用文字传承家乡人美好品德

2月8日,记者见到李学福的时候,只见他身穿一件黑色T恤,戴着一副眼镜,手拿一支笔正在进行文稿的修改。虽然已年过六旬,但依旧是精神矍铄。记者翻开他一本本的文稿,一页页工整的字映入眼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退休前,他是青岛某银行的职员。他从小在爷爷的身边长大,一手好字也是他从爷爷身上学习的。从小开始学习书法,这一爱好持续了一生。谈起他坚持13年手写小说的初衷,他告诉记者,首先是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父老的报答。这部作品描写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近期,平度西南乡人民的故事和美丽传说,展现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爱我的家乡,用了13年的时间,用我知道的事、把他们都描写下来,要用我一生的精力把平度西南乡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写下来,把这种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这是我一生的追求与向往。”李学福说道。

在作品前言里,他介绍了许多值得后人纪念的事迹。全书200余名人物,110章节。比如,第二十章“庄户书记和庄户人的故事”,描写的是村书记生活节俭,工作求真务实,认真负责服务于村民的故事。第六十九章,“老坊沟的麦子金又黄,老坊沟的麦穗长又长”,描写的是队干部和社员群众抢收小麦的劳动场面,干群一条心,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吃苦耐劳精神。

“时光飞逝,璀璨依然,天地慷慨,万物皆灵”“2021年7月27日晚10时写于老家。”记者发现,每写完一章,李学福总会在文章最后写下时间、地点,为的是让后期重复翻阅的时候,更容易进行补充。

他告诉记者,文章中的所有故事本人除亲自见证外,还有听祖辈人口传的。但近些年来,一代代老人过世,年轻人只顾为生活奔波,已很少有人忆及往事。很多故事的成稿都需要李学福多次走访故事的知情人,了解事情的真相与相关细节,当天回到家便开始整理资料。

李学福写作时间主要是放在晩上,一开始学写的时候,他既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名人指点,全是靠自己读书后得到的启发,随即便萌发写小说的想法。为了写好小说,他便购买并阅读了上百本文学书籍,家里放置的一本新华字典都已翻烂。除了写作是爱好,他还喜欢唱歌。“我主要是在抖音上发布自己的唱歌作品,每回也能收到不少点赞。”李学福说道,“写作和唱歌如今成了生活的必需品,都给予我很大的精神力量,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13年坚守品质成传家宝

李学福13年坚持写作,也深深影响到了他的家人。作为儿子的李海涛对父亲的行为表示支持,父亲的辛苦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为创作付出了很多,前期材料的收集是艰苦、无趣的。白天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出去收集素材,晚上就挑灯夜战。”李海涛说道,“他的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深深打动了我,我要将这种精神作为传家宝继续发扬光大。”

除此之外,受到家中父辈的影响,李海涛从小爱好文学,酷爱诗词,16岁开始在校报上发表作品,主张“文由心生,笔随心动”,坚持并不断完善自己的风格,做一个有灵魂有价值有底蕴有追求的舞文弄墨人。

责任编辑:bH_0641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