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知否》明兰和祖母回老家参加长梧婚礼,帮助淑兰摆脱“有辱斯文”的孙秀才母子那段真的很生气,很不解。为什么盛家明明是宥阳最富庶的大户人家,会把嫡长女嫁给那样的人家,而且还一直贴钱受气。是什么让盛家当初会选择与孙家结亲,又是什么让这么有钱的盛家一直倒贴钱忍气吞声呢?
(资料图片)
剧里我们看到的原因是古代女子的悲哀,嫁人一直无所出,是淑兰在孙家腰杆不硬的一个原因,而盛家怕孙家会休妻。如果淑兰被休,影响的不但是淑兰自己的名声,更是盛家所有姑娘的名声,会让盛家没有嫁出去的姑娘都很难议亲,所以才会一直忍气吞声,纵容孙秀才母子撒泼欺负淑兰,欺负盛家。
还有一个我们看不到的历史原因,后面这个原因才是盛家当初会选择与孙家结亲的原因。在我们现在看来,盛家就是当地首富,孙家父亲早逝,母亲靠给人浆洗衣裳供孩子读书,妥妥的贫困家庭。除非自由恋爱,相亲都不是一个级别的,都不可能会碰上的。
但是在当时盛家却觉得这是一门好亲事。古代的人是分三六九等的,社会地位从上到下分别是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排在最末端的。虽然商人很有钱,但是还没有贫困的农民社会地位高呢。
孙秀才在十二岁便考上了秀才,相当于地位从农走上了士。在名义上跨越了阶级,恰逢这时和盛家结亲,盛家又这么倒贴,就开始软饭硬吃,觉得做为社会地位最末的商人盛家是在高攀自己,就开始了对淑兰和盛家的PUA,真是有辱斯文呀!
当然古代也有很多富商资助有学识的人学习考上,走上仕途,从而获取庇佑的。明朝时的晋商就资助过很多耕读之家的青年才俊走向仕途的,很多都在朝中做了官。这也是晋商能做大做强的原因之一。
盛紘这个五品小官家里能过的那么富庶,有一部分都是每年经商的盛家大房送的礼和钱。
经商的盛家一开始觉得孙秀才是个潜力股,母亲浆洗衣服供孩子读书,孩子也争气,早早考上秀才,应该是个三观正的家庭。虽然非常穷,但是我们家有钱,只要孙秀才用功,以后考中进士,进入官场指日可待,对于盛家来说就是最直接最好的助力。这才把嫡长女嫁给孙秀才,也因此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撕破脸面,救淑兰跳出火炕。
古代商人受限制很多,就算你经商挣了很多钱,能买得起各种贵重的物品。你的房屋、车架、衣服都要在规定的范围内,不能逾制。
活着不让我用好的,死了陪葬总可以了吧?不可以,商人甚至陪葬都有规格,不能过于丰厚。
为什么商人的地位在古代如此低下呢?
我国古代一直是农业大国,整个王朝的运转所需要的钱财主要靠种地收赋税。如果商人地位高了,老百姓都发现了经商比种地轻松还挣钱多,为什么还要去种地呢。再有一个原因,土地是固定资产,是跑不了的。战争来临,大部分老百姓都是种地的,一辈子的产业就是这几亩薄田,一个院子,当然会奋不顾身地参加战斗,保护自己的产业。
商人就不一样了,商人不但富庶,换个地方可以重新置业。而且,经商的人头脑都很灵活,致富的本领都藏着自己脑子里,只要人活着,就算家产都被抢光了,还有能力东山再起。所以,遇到祸乱,最先跑路的一般都是商人。
也就是说在古代,国家觉得商人靠不住。但又想用你挣的钱,所以经商的赋税也很高。
商人有了钱之后,就想提高社会地位,追逐权势。就去和官员结交,获得庇护。为子女谋划,儿子就让去参加科举,博取功名,希望日后走向仕途,改变家族社会地位。女儿就和耕读之家的有前途的青年联姻,支持女婿走向仕途。
这就是这么为什么宥阳首富盛家会把女儿嫁给“有辱斯文”的泼皮无赖的孙家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