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I
(相关资料图)
I-90 90 年代的战斗机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航空和国防工业开始了三个雄心勃勃的研发计划,这些计划将定义90年代的苏联空军和苏联防空军的战斗航空兵。这些计划是I-90(Iztrebytel 90, 90 年代的战斗机)、Sh-90(Shturmovik,90 年代的攻击机)和 B-90(Bombererosky,90 年代的轰炸机)。这三个项目涉及许多机构进行理论发展和数据分析,形成了苏联版本的战斗机发展趋势预测。@nordland 原创首发
TsAGI风洞中测试的苏联五代机模型
1981年,冷战对面的美国启动了ATF(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以应对苏联集团Su-27和MiG-29战斗机战斗机S-300防空导弹等新威胁。I-90随后做了针对性调整,苏联的五代战斗机项目就此起步。
ATF最后赢家,落马YF-22
根据定义,未来苏联第五代战斗机的支柱是超机动性、超级巡航能力和隐身性。新型战斗机将配备新一代武器和新的人工智能航空电子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与ATF不同的是,还强调在未铺装的机场在现场条件下运行的能力以及在这些条件下维护的简单性。
建模来自 PIRAT
认真的米格
只有三个设计局(OKB)被邀请参加,米高扬,苏霍伊和雅科夫列夫。令人惊讶的是,苏霍伊的总设计师叶夫根尼·A·伊万诺夫(Yevgeniy A. Ivanov)拒绝参加I-90,因为他坚信当时开发的第四代T-10战斗机,即苏-27的原型,这种战斗机及其发展型号足以在90年代确保空中优势,直到二十一世纪才可能会被对手的其他战斗机超越。不过后来在同事西蒙诺夫的劝说下,还是把为海军准备的前掠翼舰载机拿出来勉强加入竞争。雅科夫列夫准备了一架单发隐身战斗机,不过整个雅克当时忙于雅克41项目,未能意识到空军对单发飞机的厌恶。
TsAGI推荐布局
实际上只有米高扬设计局在认真的对待I-90竞争。米格提出的方案是一种配备三角翼和鸭翼的双引擎双垂尾战斗机,具有楔形或“V”形的特征腹侧进气口。基本上和所有的苏联战斗机一样,这个布局来自TsAGI的推荐。米高扬的选择是因为和苏霍伊的前掠翼战斗机对应的低风险押注。
MFI和LFI
应空军的要求,米格将项目分为两个部分,即 MFI(Mnogofunkcyonalni Frontovoy Istrebel,多功能战术战斗机),该战斗机被称为 Izdeliye 5.12(产品 5.12)。这架飞机将成为全球同类飞机中最好的。它将使用双引擎,比米格-29更大,可以接替米格-31和米格-31M远程截击机,但与猎狐犬不同,MFI同时拥有近距离空战所必需的超机动性,以及执行空对地任务的能力。MFI不是本文的主角,它本身的演进将是另一个有趣故事。
LFI 两种可能的进气口
与MFI并行,轻型战斗机LFI (Lyohkiy Frontovoy Istrebel,轻型战术战斗机)命名为Izdeliye 4.12。LFI将和MFI最大程度的共享零件,由于这个因素,LFI将只能是单发的,虽然这一点和苏联空军中淘汰单发飞机的思潮不符,但是空军似乎可以因为大幅度的降低成本而容忍。
非常有趣的是LFI和苏霍伊在80年代末开发的鸭式攻击机S-37(Su-37)(详见传送门)非常的像,于是很多资料混淆,请各位注意分辨。LFI(米格4.12)式双垂尾机腹部进气。S-37(Su-37)是单垂尾两侧进气。
随着两个项目的研发阶段的进展,由于通常与先进飞机项目相关的复杂性,成本增加。因此,苏联政府于1983年创建了联合任务计划,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并开发用于所有类型飞机的新系统和技术。在同一年,米高扬的提议将被选中,成为 I-90 计划的主要承包人,该计划纳入苏联五年经济计划中。设计局很快制定了新型MFI和LFI战斗机的初步规格。
MFI风洞模型
MFI和LFI初步设计的研究包括TsAGI工程师的大量理论研究和风洞研究。随着研究工作的进行,TsAGI工程师专注于在大迎角机动中尽可能保持有效的进气效率,最初得出结论,楔形进气口应该放置在机身下部 或驾驶舱后面的侧面。这两种选择都在风洞中进行了非常密集的测试。
最后,TsAGI工程师向米高扬推荐了一种复合双三角翼配置,包括具有45°-50°后掠角的大三角翼,鸭翼,位于机腹的V形可变几何形状进气口,内部武器舱,或至少提供保形武器,矢量喷嘴(最好是矩形)和短距起降能力。这个布局同时用在MFI和LFI上。
4.12
只能确保一个
不过随着MFI和LFI进入全面开发阶段,米高扬发现同时资助和处理两架第五代战斗机的开发更加困难,因此决定无限期搁置单引擎LFI,并全力推进双引擎MFI战斗机。当时,MFI此时获得了它的名字:Izdeliye 1.42(产品1.42)。
产品1.42模型,作者Tim Samedov
注意机翼形状,1.44原型简化了双三角机翼
随后,产品1.42的简化原型机,著名的米格1.44在1990年完成结构,正好赶上苏联解体,于是原定1991年启动的试飞无从谈起,一直到10年以后的2000年,米格才找到资金完成了首飞和简单的测试,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客户进一步投入而荒废。
米格1.44
2000年米格1.44首飞
叶夫根尼·A·伊万诺夫的判断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准确,即使产品1.42完成,也不能在90年代对Su-27系列的改进型构成代差,就算是苏联还在,也未必采购,更何况财政空空的俄罗斯。米高扬在搁置LFI项目的时候,估计也没有想到,或许,拥有大部分性能和低成本优势的LFI才应该是最适合俄罗斯财政的选择。@nordland 原创首发
LFI规格参数
机组
1
发电厂
一台旁路发动机AL-41F
推力,千克力
1 x 20.000
尺寸
长度,米
17,90
高度,米
4,7
翼展,米
8,1 (11,9)
机翼面积,m2
-
重量
最大起飞,公斤
14.000
正常起飞,公斤
-
空飞机,公斤
-
内部燃油,升
-
性能
最高速度,公里/小时
2.100
低高度时的最大速度,公里/小时
-
作战范围,公里
4.000
服务天花板,m
-
最大过载,g
-
装备
空对空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