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国际形势的变化,俄罗斯主动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两国间的许多大型项目开始加速上马,但一些问题也由此出现。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中俄黑龙江公路大桥。
俄罗斯阿穆尔州政府日前表示,中俄黑龙江大桥目前出现了车辆排队积压的情况,为了在短时间内解决车辆积压的问题,俄方希望中方将桥梁改为24小时运营,目前他们正在就该方案与中方进行谈判。目前大桥每天的工作时间为16小时,俄方认为,如果能拓展到24小时,那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堵车的情况。
(资料图片)
(中俄黑龙江大桥)
造成堵车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大桥开通还不到一年,许多设备和功能仍在升级中,俄方的常设口岸仍在建设中,桥梁的运力尚未被开发到极限;二是车流量增长迅速,7月份大桥刚开通的时候,平均每天只有50辆车通过,而到了12月份,这一数字增长到了150辆;三是疫情原因,中方口岸目前仍是闭环运营。
(造成堵车的原因有三个)
俄方提出延长运营时间的解决方案,确实能在短时间内缓解大桥的堵车情况。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俄黑龙江大桥现在越是堵车,就越说明这座桥应该早点建;而如果这座桥能够早点开通,很多问题其实是能够避免的。
实际上,这座桥中方早就想建了。1988年,中国就曾向苏联政府提出建设黑龙江公路大桥,但后来由于苏联解体,此事也不了了之。1995年,中方与俄方签订大桥的建设协议,但由于俄方自身的问题,大桥迟迟未能动工。当时俄罗斯有许多批评家认为,该桥的建设会导致俄罗斯丧失对远东地区的控制。
(施工中的黑龙江大桥)
然后一晃就到了2013年,俄方终于愿意推进该桥的建设,与中方签署了项目意向书。在中方融资的帮助下,该大桥在2016年12月终于开工,并在2019年11月正式竣工。但由于疫情,该桥的正式通车被迫推迟到了今年6月。
无独有偶,竖立在黑龙江上的另外一条中俄跨境桥梁——同江铁路大桥,其建设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就在与俄罗斯讨论建设同江大桥的可能性。在经过多年的讨价还价后,该桥终于在2008年立项,当年一同被俄方放行的还有目前中俄间唯一的一条陆地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ESPO)。
请注意,2008年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俄格战争的爆发让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下降到了冷战以来的最低点;同时,与普京关系较好的小布什也即将下台,赢得美国大选的是对俄罗斯更加强硬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
(俄罗斯总统普京)
在经过多年的磕磕绊绊后,2014年,该桥的中国段率先开工,3年多后便顺利完工。俄罗斯段于2016年开工,原本计划3年内完工,结果由于各种原因被迫延期到了去年。要知道,这座长度为2.2公里的铁路桥,其中中方段就有1886米,俄方仅需要建设309米,可就是这300多米,俄方用了近5年时间才完成。
(同江大桥中方段)
回顾这两座大桥的建设历史,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俄方能够早一点积极配合中方的工作,跟上中方的建设步伐,那么这两座桥早就开通运行了,也不用拖到今年。
实际上,这两座桥在今年突然地顺利开通,也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当前的国际形势。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与俄罗斯彻底决裂,俄罗斯开始加速“向东看”,而在“向东看”的过程中,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缺乏成为了最大的绊脚石。
举个例子,由于西方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煤炭,导致俄罗斯煤炭企业开始向亚洲地区转移出口,俄罗斯东部地区的货运需求极速增加,并造成了铁路拥堵。而铁路的拥堵,反过来又影响到了俄罗斯煤炭的出口转移。中方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从俄罗斯接收到了643万吨煤炭,远低于8月份的854万吨。
(俄罗斯煤炭“向东看”)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先后放开两条大桥的通车,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但问题在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需求增长得太快,基础设施却难以在短时间内跟上脚步,不论是铁路、港口、管道的建设,还是这两条大桥的后续升级,都需要时间,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如果俄罗斯能够早点建好这两座桥,避开过快的需求增长,那么就没必要像现在这般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