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抗战期间,由于中国和日本之间国力的巨大差距,很多时候中国军队虽然人数更多,但是由于装备、训练、补给等很多方面的原因,同日本军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战场上就是战斗力的差距,往往中国军队需要付出巨大的伤亡才能勉强遏制日军。
但是在抗战早期,日军对一种中国军队却非常忌惮,这就是当时国军中的德械部队,这支军队采用德国军事顾问的训练和装备,标准标志就是德式M35钢盔,堪称当时中国军队中的精锐,在抗战的战场上,德械部队无疑是日军最为头疼的一支军队,甚至在战场上日军发现的戴有M35钢盔的国军以后都会自觉的挖掘野战工事,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当时的中国军队派系众多,因此军服、装备也是非常不统一的,很多军队甚至连钢盔都没有,少量的钢盔都是被装备给精锐部队,而1934年开始,国家就和纳粹德国开始了军事合作,以冯·西克特将军为代表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帮助国军制定了很多关于军队训练、部队作战的计划,自然,也就像德国购买了多达35万顶的德式M35钢盔。
这些钢盔被分发给将领和后方的军校生,前线的部队只有少量的德械师可以得到,在抗战时期,佩戴德式钢盔的中国军队是日军最为头疼的存在。因为他们不仅武器装备比较好,而且训练也更加充足,同时还是由大量的老兵组成,因此面对日军时表现出了非常强悍的战斗力,以淞沪会战为例,国军德械师与日军五个师团轮流交手,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打成了1比1的战损,最后还是因为杂牌军的阵地被突破,日军在最后勉强取胜。
因此到后来的作战中,头戴德式钢盔的中国军队就被日军默认为是精锐部队,比如太原会战中国军的85师就因为装备德式钢盔,而被日军认为是精锐而遭到了三倍日军的围攻,自然这支第二批的德械部队也是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来。
后来的万家岭大战、三次长沙会战的战役中,国军的主力部队依然是最早的德式师的老底子,他们经典的德式钢盔,也成为了抗战中日军头疼的对手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