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中国空军使用的苏制伊15战斗机基本涂装同苏军的标准涂装相似。上侧面橄榄绿或黄绿云形分割迷彩,比原先中国飞机的橄榄绿稍浅且偏黄,腹部和下翼面浅蓝色。
主翼上下面绘制圆形青天白日徽章,机尾方向舵面涂绘6蓝6白相间横条,有些飞机按苏军习惯,上翼面不绘国籍标志。机身后侧或机尾上用白色油漆涂写中队号和队内编号。
伊-15双翼战斗机,由苏联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设计的一款单座双翼战斗机,是苏联的最后一代双翼战斗机,曾经大量出售给抗战中的国民政府。
(相关资料图)
1937年8月,为拖住日本,苏联主动找中国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开始对中国进行大量军售。
淞沪会战后中国空军几乎拼光了所有能飞的战机,危急时刻苏联及时向中国出售了885架飞机,包括战斗机563架,其中伊15战斗机347架,其余都是伊16战斗机。
伊15战斗机翼展9.75米,机长6.10米,机高2.20米,空重1012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415公斤。
中国空军得到的伊15主要是其改进型伊152和伊153。伊152的发动机是一台M-25V 十二缸星形风冷发动机,最高速度350 千米/每小时。伊153的发动机是一台ASh-62型九缸星形风冷发动机,最高速度444 km/每小时,最大航程500公里。
伊15有非常出色的低空盘旋性能,转一圈只要8秒,而且是越转越稳,在低空低速咬尾战中占尽便宜。
但双翼结构和孱弱的发动机使得飞行速度太慢,垂直方向的爬升和俯冲都比日本战斗机慢,经常落入追不上甩不脱的尴尬境地。
1940年,日军在中国战场投入新型“零”式战斗机,伊15性能全面落后,完全不是零式战斗机的对手,在空战和事故中逐渐消耗殆尽。
1942年,残存的伊15飞行队迁往印度接受美国援助的新型战机,伊15完全退役。
伊15系列战斗机是中国空军装备过的最强的双翼机,也取得了不错的空战成果,但得承认这是一种老式飞机,技术和性能上乏善可陈,而且来得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