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长期以来,航空发动机一直被认为是制约中国航空业发展的关键,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但也有五分在理,盖因航空发动机作为人类工业的集大成者,考验科研和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尤其是材料学和材料工艺这些完全靠积累,没有任何捷径的学科,对于工业化还不到100年的中国来说,是注定艰难的旅途。
采用俄制AL-31F发动机的歼-20原型机
在传统学科领域无法做到弯道超车,不代表在新开拓的路上难走——据香港《南华早报》近日报道,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的团队利用新开发的固体燃料,显著提高了吸气式高超音速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南华早报》认为,这种已成功试车的发动机会被用于中国规划2035年投入运营的国产高超音速客机上,速度超过6马赫,预计一两个小时内抵达全球任何地方。
关于这种发动机的细节,根据发表在《固体火箭技术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在地面模拟进行以6马赫飞行25公里的测试时,原型机通过切换亚音速燃烧模式实现了高达79%的燃油效率——这个数据,几乎是类似条件下传统超燃冲压发动机的两倍,意味着在理想条件下吸气式高超音速武器或许可以进一步提高速度和射程。
美国空军在这方面屡屡受挫
高超音速类的武器和飞行器是这几年非常火的武器概念。与传统的弹道导弹不同,高超音速武器再入大气层逼近目标时可以进行幅度非常大的机动,如果再搭配假弹头或其他干扰手段,现有反导系统根本没时间做出反应,更别说把握住拦截窗口。正是因为如此强悍的威力,所以不少国家都把相当的财力资源砸进去,希冀能通过一两种高超音速武器改善本国的地位。
但就像武侠小说中向来只有少数人能练成盖世神功一样,高超音速武器作为当代的“盖世神功”,也不是随便谁来都行。例如空天科学学院的团队在论文中表示,采用固体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有许多优点,结构简单、体积比冲大、火焰稳定性高、可以在较宽泛的速度范围内工作并仍有可挖掘潜力等,但其中的关键点,即如何控制固体燃料的燃烧极其困难,这关系到整个发动机能否运行和加速减速问题。
相比助推滑翔,还是吸气时更有前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