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朱祐樘,被称为是历史上最专情的皇帝。毕竟皇帝拥有三宫六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虽谈不上佳丽三千那么夸张,但有些皇帝的妃子,也足以整编成一个师。即使差到像光绪皇帝这样,至少也有一后二妃。唯独明孝宗,一生就只有张皇后一人,所以最专情皇帝是实至名归。
不过最专情的明孝宗,其实也曾差一点就纳妃,只因被一人劝阻,此事才作罢。这个人是谁呢?他说了什么,能让明孝宗放弃纳妃呢?
(相关资料图)
明孝宗朱祐樘儿时的经历很坎坷,能活下来已经实属不易了。当初他的父亲,也就是明宪宗朱见深,宠爱比自己大十七岁的万贵妃。这个万贵妃自己的儿子夭折了,并且从此不能生育,她便想尽办法去害其他妃子的孩子。
朱祐樘的生母纪氏,原本只是一个小宫女,由于长得漂亮,就得到明宪宗的宠幸,还怀上了朱祐樘。万贵妃知道后,就派宫女给纪氏送去打胎药。结果这名宫女不忍心害纪氏,就谎称她是肚子里长了瘤,并非怀孕。
万贵妃不放心,就将纪氏赶到冷宫去住。后来纪氏生下皇子,万贵妃又派太监张敏,去将小皇子溺死。可是张敏仍然不忍心迫害皇子,便偷偷将朱祐樘藏起来,让万贵妃找不到他。
直到朱祐樘六岁,明宪宗才知道这个儿子的存在,就将他从冷宫中接了出来。皇太后害怕他遭到迫害,于是决定亲自抚养朱祐樘。在这种情况下,朱祐樘才得以平安长大成人。
成化二十三年,十七岁的朱祐樘,也到了成婚的年纪。按照明朝祖制,太子妃要从民间挑选良家女子,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张氏脱颖而出,成为朱祐樘的太子妃。
同年九月,深受皇帝宠爱的万贵妃去世,明宪宗悲痛欲绝,没过多久也跟着去了。就这样,朱祐樘继承了皇位,是为明孝宗。张氏仅做了几个月太子妃,就荣升为明朝皇后。
当时张氏还并未生下皇子,所以御马监左少监郭镛,建议明孝宗开始预选淑女。等到孝期一过,便可从中挑选出合适的人,作为后宫的妃子,以保证皇帝有后。
其实明孝宗一开始也正有此意,为什么呢?毕竟皇帝纳妃是正常的,而且这样能够保证皇帝有后,不至于让储君之位悬空。所以明孝宗既找不到理由反对,也没必要反对。
可是翰林院侍读谢迁不同意了,他说:“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
意思就是说,皇帝纳妃本是情理之中,可是如今皇帝孝期未过,甚至明宪宗的陵墓都还没完工,这个时候怎么能考虑纳妃的事情呢?
原来,明孝宗是个极其孝顺的人,他曾经许下诺言:“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说白了就是要为先帝守孝三年,谢迁此话一出,马上就提醒了他,于是明孝宗下令,将此事搁置。
之后,明孝宗一直勤勉治国,他认为自己欠缺治国的本事,所以常常询问大臣的意见。早朝散了以后,他还要开午朝,他每天为国事操劳,也就没想过纳妃的事了。
加上在此期间,明孝宗与张皇后朝夕相伴,每天必定同起同卧。好不容易抽点空,他也要与皇后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两人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
三年孝期满了以后,张皇后已经生下皇长子朱厚照。这样一来,不仅张皇后更加受宠,而且群臣也找不到理由,去劝说明孝宗纳妃了。所以明孝宗就这样,与张皇后过着一夫一妻的生活。
不知是不是与儿时的经历有关,明孝宗的身体总是羸弱。加上他日理万机,操劳过度,所以三十六岁就去世了。他临终前,召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到乾清宫,嘱托他们要好好辅佐太子朱厚照。接着又叮嘱朱厚照,一定要任用贤臣。
就是因为明孝宗的专情,才让后世对他的评价特别高。但除了这一点,明孝宗在治国用人等方面,也是值得肯定的。《明史》中对他的评价也很高:“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