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国演义》流传以来,刘备一直都是众人心中的明君。他的一生中有两个最知心的朋友,就是关羽和张飞。谁都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玄孙。刘备自己当时虽然没有做官,但也胸怀大志,梦想“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再看关羽和张飞,可就不怎么样了。
按说,刘备与关、张二人,无论出身、志向还是学识、性格,都有很大的差距。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刘备遇到他俩却一见钟情,并焚香盟誓,结为兄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你把别人看高,别人才会把你看高;你把别人看低,别人也会把你看低。所以刘备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能够得到一些仁人志士成的追随。
当时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局纷扰。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相互排挤,征战不休。汉室宗亲刘备虽心怀大志,却一直没找到实现抱负的行动方向。于是刘备不顾你我身份,三顾茅庐,聘得军师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分析天下局势,为刘备规划了连孙抗曹的三分天下之计,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资料图】
虽然他大半生都在颠沛奔走,屡遭挫败,施仁政于民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他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重视用宽仁厚德待人,与那些残民以逞、暴虐嗜杀的军阀截然不同,因而取得了人心。而其尊贤礼士,有知人之明。像魏延这样优点突出缺点也很明显的人才,刘备用其长处而避其短处,委以镇守汉中的重任,更是极具洞察力的表现,非明君不能为啊。
由此在我们看来刘备无疑是时至今日不少人心目中的人生赢家,但是殊不知还有一件事令如此自信、成功的刘备自卑一生,甚至于三国英雄无人敢提,也只有曹操和吕布从不避讳。我们知道演义中对于刘备的描述是,仪表有天子之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最后两句是古代通俗小说形容美男子的惯用语,无甚特别之处。前几句按医学的观点,还有些畸形,在正常人是看不到的。哪有两耳垂到肩上的?那耳朵未免太大了。但是通过书籍中所描写的“两耳垂肩”四字,我们可以看出就算刘备的耳朵哪怕是不至于大到已经到肩膀那里了,也可以判定刘备的确耳朵大无疑了。
在白门楼,吕布被缚,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吕布死前说:“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
虽然说此事令刘备自卑一生,三国英雄无人敢提,但是只有曹操和吕布从不避讳,毕竟当时的刘备败投曹操,寄人篱下,又怕曹操发现自己的长处,于是一直低调隐忍,就连曹操与其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刘备也是一脸说出十多个英雄,但唯独避开了自己,而吕布与刘备之间的恩怨那可就更长了。
要知道刘备当年领徐州牧的时候,收留了走投无路的吕布。后来刘备攻打袁术,张飞因醉酒鞭打的吕布的老丈人,于是吕布趁乱里应外合夺走了徐州。后来袁术深恨刘备反复无常,派大将纪灵统兵数万攻打,时值刘备只有数千人马,可以说根本不是纪灵的对手,吕布设计辕门射戟,遂解刘备之危,刘备当时感激万分,答应异日相报。
只是不曾想白楼门上吕布求当时与曹操交好的刘备相救,刘备不但不救,还加谗言于曹操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原来丁建阳和董卓皆是吕布之义父,后皆被吕布所杀,此言一出,利似毒箭,吕布当时大恨大耳朵的话不可信。不过从“刘备身材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可以看出刘备身高七尺五寸,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八,这倒不算奇特。
关键是手下垂时长度超过膝盖,眼睛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这两样确实世间少有,难怪吕布在临死时大骂“大耳儿”了。古人认为耳大,尤其是耳垂大而长的人有福命大,所谓“耳长而耸者禄”“双耳垂肩乃是帝王之相”。古代雕像尤其是佛教的像,那些菩萨佛祖都是耳朵极大极长,这自然不是吃素吃的,而是后世人用自己的对相面的理解而塑造出来的形象。